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洪承畴的家风

2018-04-23 17:11:44   来源:   

作者:榕光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和作风,是一个家庭形成的风气,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家庭成员而形成的风尚和作风。

洪承畴一门好几代人一贯勤苦耕读、追求知识、重视教育的家风故事,是很感人的。

洪承畴虽然出身翁山望族,但实际上到他的祖父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过着很清贫的日子了。但就是在这种清贫的家庭中形成了刻苦读书追求知识的风气,代代相传,并且发扬到重视教育,甚至奉献财力物力创办教育造福民众。

承畴的祖父洪有秩,自幼体弱多病,但他能克服经济困难和身体虚弱给学习带来的影响,考中秀才后,以优异成绩考中举人,之后又顽强地带病赴京参加会试,在途中因病逝世于浙江杭州,年仅29岁。

洪有秩逝世以后,遗孀戴氏吃苦抚养幼儿洪启熙成长,并在家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让启熙读书学知识,中了秀才。

洪启熙就是洪承畴的父亲,他娶妻傅氏。傅氏是名门望族之后,聪明贤惠。启熙一直多病,后来无法从事农业劳动,傅氏就把田地出租,自己则做豆干维持生计。洪承畴童年曾在家族中的馆学读书,但因父亲生病而辍学。白天,他挑着担子去墟埔卖豆干,晚上点着油灯在妈妈傅氏的教导下勤奋攻书,后来他被恩师洪启胤发现,免费收为学生,又在家族的支持下送去泉州府学深造,连捷中秀才、中举人、登进士,走上仕途后成为明清两朝重臣,尤其对清廷统一中国,建立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贡献很大。洪承畴家庭重学习的家风非常浓厚,他的2个弟弟都中秀才,其中洪承畯还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洪承畴走上仕途以后,一生南征北战,大部分时间是在军旅生活中度过的,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儿子、孙子勤读书学知识。这应该归功于承畴这个家庭代代传承的重读书的风气。承畴的儿子洪士铭,清顺治年间中进士,官授太常寺正卿,是直接属于中央的一个部门的首长,相当于现在国务院下属的一个委员会的主任,部长级干部。洪承畴的孙子洪奕沔,中过秀才,在承畴逝世后世袭轻车都尉武官,他将朝廷封给洪承畴的在崇文门外的私宅贡献给京城办义学,让穷苦书生有读书的所在,这就是清代顺天府有名的金台书院。康熙皇帝亲笔题匾:广育群才。这里后来就成了北京崇文门外的金台中心小学。

timg.jpg

(金台书院)

然而,洪承畴家族重视教育的故事到这里还没完。

到了民国初年,洪奕沔的第八代孙,也就是洪承畴的第十代孙洪永清,将洪承畴在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59号的洪承畴奉祀祖先神主牌位的宗祠3间无偿捐献出来,创办北平私立崇实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这所小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公办,宗祠也就成为公产了。

(北平崇实小学)

从洪有秩到洪永清,其间300多年经历了12代人,尊师重教、刻苦读书学习的勤奋学风不断,并且倾家办学贡献公益教育事业,浓浓书香代代相传,优秀人才代出不断。洪承畴的家风,是很值得宣传和学习的。

【特别声明: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40702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