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无尽哀思悼苏君

2021-03-01 13:41:19   来源:   

作者:廖榕光

惊闻著名历史学家苏双碧同志在京逝世,无以言状的悲伤顷刻涌上心头。苏双碧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挚友。虽说他染病多年,饱受折磨,吃尽了苦楚,但一时听到他逝世的消息,心里还是无法接受,无尽哀思涌上心头。

1.jpg

(苏双碧)

我和苏双碧同志认识是在1991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一。那时春节刚过,我接到通知,去英都华侨大厦参加一个座谈会,座谈会是镇党委书记林泗河同志召开的,他邀请了《求是》杂志副总编、著名历史学家苏双碧来英都考察,特邀请英都各界人士来和苏双碧见面,并就如何评价英都的著名历史人物洪承畴倾听苏老师意见。

苏双碧同志衣着朴素,态度谦和,他在讲话中感谢镇党委林书记的盛情邀请。他说,他理解英都人民很关心历史人物洪承畴的评价。他谦虚地说,他是研究宏观历史的,虽然也曾经对一些著名历史人物发表过评价,但是对洪承畴研究的不多。王宏志著作的《洪承畴传》已经完稿,正在出版印刷中,不久即将问世。相信该书的出版,能够帮助大家客观地了解洪承畴这一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他认为,长期以来,社会上对洪承畴的评价存在偏见,主要是受大汉族主义的影响,把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视为“异族”。洪承畴归顺清廷以后,入关前为多尔衮献策,后来又受命招抚江南五省,平息了南方的抗清烈火,减少生灵涂炭,加速清朝的统一进程,这些本来都是重大贡献,是应该给予肯定的。然而恰恰是因为这些,使他一直受到贬斥。他指出,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是写一两篇文章就能解决的,学术需要认真严谨的态度,不可能一蹴而就。他的话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座谈会结束,大家高兴地在英都华侨大厦的大门台合影留念。这张发黄的照片记载了那历史性的一刻。

1614246121415988.jpg

合影之后,大家陪同苏双碧参观洪氏家庙。当时洪氏家庙东轩大厅正在举行英都首届书法展览,大厅长案上文房四宝齐备,大家邀请苏双碧题字,我赶快铺开一张对开的长条幅宣纸说:“苏老师,请!”苏双碧一再谦称自己的毛笔字写不好,思之片刻,挥毫写下:“开清第一功。苏双碧,九一、二月”,并钤上印章。书毕,全场鼓掌。苏双碧说,这个题字还是继续我们刚才座谈会的话题,这5个字不是苏某人说的。洪承畴受命招抚江南各省时,一封信招降了福建13个州县归顺,兵不血刃,老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加速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被博洛亲王称为“开清第一功”。

1614246168828404.jpg

1614246176668713.jpg

苏双碧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大学者或“高级干部”的大架子,也正因为这样,我才敢接近他,请教他,终于成为我的良师和挚友。

其实,苏双碧是从1988年就开始重视洪承畴的研究了,他的爱人王宏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教科书编审,也是清史专家。王宏志自1989年着手撰写《洪承畴传》,这是我国第一部洪承畴传记。该书实事求是,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一改几百年来对洪承畴的贬斥和偏见,正本清源,客观公正评价洪承畴的功过是非。第一版曾经数次重印,在第二次重印时,修改了多处的印刷错误,出版之后,苏双碧特别交待王宏志,这是校正本,要给英都的榕光先生寄一本。王宏志就特地从北京给我邮寄了修改过的重印本一册,我一直珍藏着。

1614246199651931.jpg

2003年11月16—18日,由南安市政协主办的“开清重臣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在南安举行,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组织与会成员参观英都洪氏家庙和云从古室。17日上午,英都各界在洪氏家庙举行了欢迎大会,苏双碧在会上作了长篇演讲,回顾为洪承畴正名的学术研究历程。他直言不讳地说:“有人说,你们搞了几次关于洪承畴的研讨,是替洪承畴翻案。我们说,用历史唯物主义来重新评价洪承畴,实事求是地看他在历史事件中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把他做过的事都如实记载下来,得出新的结论,这是认真负责任的”。

苏双碧身为著名学者,却非常谦虚。在当天下午参观英都古刹云从古室时,我向他介绍云从古室的沿革、嬗变,他谦虚地说,“释、道、儒三教和民间信仰的融合,是闽南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这方面我了解很少。今天的参观对我来说也是学习”。虚怀若谷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我们悄悄地避开参观的大团队,在寺前的花台下拍了一张合影。

1614246282105785.jpg

2005,洪承畴故居重建,并建成承畴纪念园,苏双碧亲笔为纪念园门额题字。2006年元月16日,纪念园举行落成仪式,苏双碧、王宏志伉俪专程从北京来英都出席落成仪式。令我特别感动的是,苏老师特地带来他的学术论文专集《苏双碧选集》赠送给我。我接过这本厚厚的选集,深深感受到苏老师的厚重情谊。

1614246255804522.jpg

1614246268574000.jpg

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一套历史名人传记丛书,王宏志著的《洪承畴传》入选这套丛书。为此,王宏志不辞辛劳,再次将全书进行修订,修订本还采纳了我在2003年南安市“开清重臣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发表的调查报告《洪成琳和孙中山<赞洪文襄>诗》的研究成果,肯定了孙中山写过《赞洪文襄》这首诗。苏双碧为这个修订版写了序言。在该书尚未印刷发行时,苏双碧特别用电子邮件把《序言》文稿电传给我,嘱我“可先在《英都乡讯》报上刊载,以飨读者”。我遵嘱在2008年1月26日出版的第36期《英都乡讯》报发表,该期报纸增印1000份。苏双碧在《序言》中再次强调:洪承畴降清以后,成为清初的开国功臣,在促使清朝统一、缓和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是于国家于民族有益的,是应该肯定的。

1614246477745525.jpg

2008年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拉萨市区实施打砸抢,这是一起由达赖集团策划、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互相勾结制造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为了驳斥达赖集团“西藏自古不属中国”的谎言,我查阅了史料,写出清史论文《顺治帝迎见五世达赖礼仪之争》,该文从洪承畴力谏顺治帝不宜出边迎见五世达赖,并精心策划安排顺治皇帝迎见、册封五世达赖一系列过程,为清廷正确处理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宗教领袖的关系奠定基础,用法律形式确定了达赖、班禅灵童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有力证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驳斥藏独分子的谬论谎言。这篇论文写成后我曾寄给《光明日报》“史学”副刊,其中一位编辑认为这篇论文更适宜寄给清史委的“内参”,于是我寄给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委的《清史参考》编委收到稿件立即回复决定采用,要求文章按照内参体例控制在3000字以内。我按要求修改后,为慎重起见,电传给苏双碧老师审阅。苏双碧审阅全稿,亲自对其中个别字词提出修改意见,对标题也进行修改,使之更加明瞭。修改后,让王宏志用电子邮件迅速发给我,还谦称“修改意见供参考。”其时苏双碧老师已经患病。他对后学的倾心指导和认真负责,让我终生难忘。这篇论文先在2008年8月作为国家“内参”,后来又编入《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一书公开出版发行。

1614246329123311.jpg

苏双碧老师遽然离去,是我国史学界的损失,也使我痛失一位良师挚友,此中复杂的悲痛心情难以言表,惟有默默祈愿他在天堂不再受病痛折磨。苏老师,您笔耕不辍,一生劳累,该安息了!

2021.2.24夜草

2021.2.28修改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