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正顺尊王王审知

2017-01-10 09:40:49   来源:   

作者:榕光

    拙文《英都千佛堂为什么俗称“大寨宫”》在微信公众号“榕光文坊”发布之后,承热心读者昵称“墨辉”的微友关注,留言垂问“正顺尊王”在安溪、惠安均有同名神明,但都是谢枋得,而不是王审知。原文不长,转载如下:

    一直在奇怪,还想着有机会当面请教廖老,王审知的封号从未有过“正顺尊王”呀?而且,百度了“正顺尊王”,确实是我们闽南的神明,安溪罗內境主公就是,而惠安也有同名的神明!据说还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名叫谢枋得。一直疑惑不解的!在此求教了。

    拙文称英都地区信众指称正顺尊王就是王审知,不但口口相传,历史悠久,而且是见之文献记载,有文字资料可佐证的。

    民国初年“反段护法”战争时期,英都民军连长洪万发 曾为他的祖宗做过一场追荐超度亡灵的“功德”法事,据传说是当时在南安西部最为隆重的一场宗教法事活动。闽南宗教民俗早有佛道融合,在这一次“功德”仪式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延请僧侣宣诵“真经宝忏”外,还有许多大肆张扬的活动环节,其中,就有“行香”、“请忏”项目。行香,就是主事的孝子贤孙到当境的神庙、佛寺昭告神、佛,表述为祖先尽孝之心。请忏,就是到名刹名院的藏经阁恭请《梁皇宝忏》。这两项仪式都是有身份的人在自家建坛延请僧人做“功德”才特有的,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此彰显孝心。行香或请忏,都有一定的程序,其中就有读祝文一环。祝文都得请族中有名望的文人或长者撰写,并在仪式中诵读。笔者搜集到当年洪万发到“千佛堂”(大寨宫)的《行香祝文》手抄底稿。其中一段抄录如下:

    “敢昭告于千佛堂正顺尊王、金氏娘娘、金府舍人之神曰:恭惟法就瑶池,万马千军罗掌上;功高宋室,婆心慈念显寰中。所以我祖顺斋公念赫濯之英灵,虔塑宝像;因而翁山群子姓,赖羽翼以蕃昌。杰构琳宫,堂名千佛”。

1483950855109977.jpg

(洪培民收藏的《祝文》手抄稿)

    这份手稿是笔者在南安市英都镇英东村下楼自然村的洪培民先生家中发现的。洪培民今年74岁,他的祖父洪霖成是清末英都最后的一批秀才之一,是著名私塾先生洪重华的儿子,洪霖成子承父业,也从事乡村儿童的启蒙教育。洪霖成亲身参与了洪万发这场盛大的“功德”活动。洪培民说,这篇祝文是他爷爷洪霖成撰写的,所以留有底稿。

    这段文字说,正顺尊王、金氏娘娘、金府舍人诸神统领过千军万马,是宋室的功臣。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瑶池是“瑶池圣母”所居住的地方,位于昆仑丘上。瑶池圣母又名金母、西王母,是地位超然的慈祥女神。祝文中“法就瑶池”一句,显然是把神话传说中的“金母”借指正顺尊王的夫人“金氏娘娘”,更显她地位的崇高。祝文还交代了英都翁山洪氏始祖顺斋公为正顺尊王等神重塑神像,重建神庙并命名为“千佛堂”的历史事实。

1483950980774841.jpg

(英都大寨宫)

    英都民间对该庙所祀诸神的口头称号,一直把千佛堂呼为“大寨宫”,把正顺尊王呼为“王公”,金氏娘娘称为“娘妈”,金府舍人则呼为“金府元帅”。“大寨宫”之称的由来,是因为该庙本在凤山北麓,为宋代英都王姓崇奉的当境神庙,凤山上有“洞后寨”,为英都最大的山寨建筑,故将其别称为“大寨宫”。入元以后,作为宋室功臣后裔的王姓为避追剿,逃离英都,此后庙宇凋敝,诸神失祀。后来洪氏开英始祖顺斋公把庙宇转移今址重建,这与祝文中提到的顺斋公“虔塑宝像”、“杰构琳宫”,并把重建的庙宇命名“千佛堂”的事实完全吻合。

    王审知(862—925)是河南光州固始县人,随兄王潮从军入闽,屡建奇功,王潮逝世后,王审知与二兄王审邽继承王潮事业,最后建立闽国。在唐王朝灭亡后,朱温建立梁朝,开平三年(909)梁太祖朱全忠册封王审知为“闽王”,这就是“开闽王”的由来。此后,王审知的后代在福建各地蕃衍,其中一派分居在泉州的南安英都,因在入宋时支持泉州的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归顺宋室,因而成为宋室功臣,地位显赫,被称为泉郡望族。王姓聚居英都,立庙奉祀先祖王审知为当境神圣,号为“正顺尊王”,香火旺盛,别姓人氏则呼为“王公”。后来元兵入泉,王姓拒不归顺,为避杀戮,四散迁徙,传有“四子分三坑”的故事。此后,“大寨宫”被开英始祖顺斋公徙地重建。正顺尊王从来就是“王公”王审知的神号,这是民间尊奉的神名。

1483950875762221.jpg

(王审知画像)

    安溪县罗内村的安山庙,奉祀的“正顺尊王”,俗名谢枋得(1226-1289)。谢为宋末著名诗人,还主编《千家诗》。他在宋末也参与抗元斗争,元朝定鼎后拒不为元做官,绝食而死。

    安溪县罗内村崇奉谢枋得有一段神话故事。传说元初年间,江西弋阳有一罗姓农夫上山打柴,忽见一老树根头隐约有“叠山隐处”字样,“叠山”是谢枋得的号。农夫认为这是谢枋得眷恋故园山川之神灵显化,而将该老树根抬回家雕刻成神像供奉。尔后,罗氏农夫带该神像入闽,在安溪县罗内村定居。该神屡次显灵,遂被奉为罗内村的当境神灵,尊为“境主公”,即远近闻名的“罗内境主”,民间尊封神名为“正顺尊王”。

1483950892307648.jpg

1483950909800155.jpg

    我国名目繁多的民间神祗,只有小部分是经朝廷“敕封”的,如“关公”、“妈祖”、“通远王”以及佛教俗神“清水祖师”等,他(她)们的一串长长的封号是朝廷封赐的,有的还经过历朝皇帝不断加封。但大部分神祗是民间谥封的,在他(她)们成为“神”之前都是活生生的人,生前的事迹受人尊崇,死后被民间尊为神灵敬奉,给他(她)们封号。“正顺尊王”也是属于民间封赐的神,并非朝廷封号,没有见之文字记载。

    正顺尊王是王审知的后人封的神号。王审知是早于谢枋得三百多年的历史人物,南安英都大寨宫是早于安溪罗内安山庙三百多年的神庙。可以推定,“王公”王审知被尊封为“正顺尊王”,是宋代聚居南安英都的泉郡望族王氏族人的“原创”。

    王审知继位后,先后受封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最后封为“闽王”。他在位时,闽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祝文中“万马千军罗掌上”、“功高宋室,婆心慈念显寰中”等句,都是对他主政闽国时期丰功伟绩的颂扬。谢枋得是个著名诗人,虽然他也有抗元的义举,但毕竟没有统领过万马千军,没有达到“功高宋室”的境界。

    根据武荣翁山洪氏族谱记载,顺斋公生于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他徙建大寨宫推定在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2)。安溪罗内安山庙据记载始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可见安山庙晚于大寨宫150多年。

    至于罗内境主为何也被民间尊封为“正顺尊王”,笔者认为,这主要是谢枋得不事元朝的事迹,与元初泉州王氏族人拒不归顺元朝的精神相吻合,所以民间以“王公”的神号移在罗内境主身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元廷入主中原是用强大的武力征服的,汉民族的强烈反元情绪一直挥之不去。开闽王和罗内境主二位尊神被民众寄托的精神理念是一致的。

    相信在闽南民间,不同的真实人物却被冠以同样的封号的神灵还有很多,各地名目繁多的“舍人公”、“大王公”都存着神名同而人不同的现象。正顺尊王只是其中之一。

    以上算是对网友“墨辉”先生垂问的一个答复。不妥之处,敬祈指正。

榕光于2017年元月9日

   (特别提示:廖榕光原创作品,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王审知 正顺尊王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