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英都水暖阀门产业的39年历程

2016-12-05 08:54:09   来源:   

   【作者:榕光】

    英都镇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英都的水暖阀门产业始于1977年,至今已有39年历程。你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历史吗?请看2004年榕光的文章:

我们的故事

    从308省道的仑苍段大环岛向西行500米,就可看到一幅题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巨幅彩色宣传画。画中,邓小平深情地凝望前方,他的面前就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英都。

    英都的水暖阀门产业,是在邓小平果断决定建立沿海经济特区的春风吹拂下诞生并成长起来的。英都水暖阀门的业界人士,对这位敬爱的伟人怀有特殊的感情。

    1979年4月5日,中共中央在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广东省委提出的在沿海建立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正在为如何称谓这个特殊区域犯难时,邓小平同志以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远见,果断地说:“就叫特区吧!”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文件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关于创办出口特区的报告。1980年3月,中央召开广东、福建等省领导参加的会议,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一阵改革开放的春风向南方吹来,所到之处,群情振奋。在广东,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正式启动。而在福建,在我们闽南沿海,基层听到传达的精神远远不只是准备创办厦门经济特区,还有党中央将给予福建沿海侨乡一系列特殊政策,让福建沿海人民依托经济特区先富起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推动了英都经济进入历史性转折的新时期。

    原来,从1977年开始,英都人就顶着被扣上“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帽子的风险外出搞小五金维修,并从修理水龙头发展到在家铸造水龙头。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物资匮乏年代,做工粗糙的水龙头竟然好销得很,但只能偷偷地干。《福建日报》社1985年编辑出版的《福建乡镇能人谱》一书,明确记载着:“洪壬水,南安县英都镇荣星村人,1978年在当地最早办起一个水暖器材家庭工厂”。

    又据英都镇翁山学校教育基金会1992年出版的《翁山谱志》第四卷载:“1979年初,英都农械厂技术员试制第一批自来水龙头产品。同年6月,英东村木匠洪金星首先试制水嘴顶座和塞子等配件。秋后,自制木模,在农械厂技术员的帮助下,开始翻砂铸造,加工成品。”

    这些历史资料说明,在1980年以前,英都水暖阀门产业处于萌芽状态。直到1980年3月,中央关于经济特区的会议精神传达以后,才蓬勃发展起来。

    深圳特区的春天故事开始了,英都水暖业的春天故事也开始了。

    经济特区的建设,推动了市场经济的步伐。从《福建乡镇能人谱》所收录的资料看,1980年以后开始办厂的,有“借智办厂”的洪灿生,办厂还“在省外建产品中转站”的洪火树,“巧安排,产供销一条龙”的洪桂荣,“管家有方办好工厂”的洪敦缎,“重信誉产销两旺”的洪志强、洪敦土,“退休之后发挥余热办厂”的洪顺成,“生产英都牌玛铁闸阀”的洪敦情等11人。《翁山谱志》除了记载上述业者外,还有“洪长泰、洪土沙、洪本炎。”当时有一个“美称”,叫“瑞士式的家庭工厂。”瑞士是出手表的国家,英都人没有去过。瑞士制造的那些价格昂贵的世界名表是不是家庭工厂生产的,英都人不知道。但他们对自己家庭制造的水龙头,没有厂名没有商标,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

IMG_3475.JPG

    然而,改革开放的年代,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手张明敏以淳朴真挚的感情风格演绎了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人们瞪大眼睛:爱国歌曲原来还可以这样唱。同样令英都人感到新鲜的是,这一年,他们的家庭工厂水龙头产品,竟可以堂而皇之粘上“英都水暖器材厂”的铭牌。他们瞪大眼睛:工厂原来还可以这么开!

    共和国的历史记载着,这一年,邓小平视察了厦门经济特区。这一年,党举行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20140225102533892.jpg

    就在这一年,在镇企业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下,以镇办企业的集体资产注册一个英都水暖器材厂,并注册一个“英”字牌商标。各类产品统一图纸,统一标准。镇企业管理办公室成立了水暖器材质量检验站,监督产品质量,允许各家庭工厂使用各自代号的合格证,以编号标志生产者。当时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只是当作一种权宜之计,英都人当然没有想到,这种按标准分散贴牌生产的模式,后来被美国学者肯尼思总结为“虚拟企业”的概念。

    就是在不断尝试探索,改革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上世纪80年代的英都水暖产业规模。这个规模是个什么概念,请看1993年出版的《南安县志》的史料:

    “英都水暖器材企业,70年代以来,英都生产水暖器材闻名全国。1988年全镇水暖器材106个。生产工人1300多人,供销人员4500余人。拥有各种车床313台,台钻262台,有60个厂自备发电设备,主要生产铸铁或黄铜闸阀、球阀、截止阀、水嘴、淋浴器、自动冲洗阀、延时冲洗阀等系列配套产品60多种,130多个规格,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年创产值3700多万元,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水暖器材生产基地之一”。  (见1993年版《南安县志》第491页)

IMG_3474.JPG

    民间修撰的地方志《翁山谱志》的记载则这样表述:

    “英都的水暖器材工业,自1980年后逐步发展,初具规模。据1987年12月调查统计,英都盆地lO个行政村共有个体经营水暖器材厂142家,联合经营4家,村镇集体经营14家,合计160家,其中较大规模的有60家,常年从业工人有2000多人,年产值4000多万元。为了销售各种产品,每年有4000多名推销员跑遍全国各地,从事推销业务,形成产、销紧密结合的经营体系,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

    (见《翁山谱志》1992版第190页)

IMG_3476.JPG

    因调查的途径和统计的口径不同,两份史料记载的数据有些差异。但都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产业状况。而根据一份1981年7月《英都公社地名普查资料选辑》中的“英都公社概况”载1980年全社企业产值仅为100万元,主要企业是农具厂、榨油厂、水电站等。水暖器材产业的兴起,使英都的企业年产值翻了40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业者的胆子不断壮大,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了。至80年代后期,家庭作坊逐步形成规模企业。《福建乡镇能人谱》中提到的洪顺成,他的家庭工厂已由他的儿子洪光明接管,发展成英都水暖设备厂,并注册_了“鹭云”牌商标。洪敦缎的家庭工厂,则由他的儿子洪双全接管,成为“双泉水暧器材厂”。洪土沙的家庭工厂,则成为专业生产柱塞阀的霞峰柱塞阀门厂。在这时候,英都铁农具厂更名英都阀门厂并由洪荣华承包,生产“丹鹰”延时自闭冲洗阀等卫生洁具。1989午,“丹鹰”牌延时自闭冲洗阀,“英”牌无填料柱塞阀,“鹭云”牌双联淋浴器等产品相继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尔后,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优秀新产品,省优质产品等荣誉称号。全镇企业总资产达6000多万元,产品有工业阀门、卫生洁具、民用水暖器材三大类,160多个品种。销售网点遍及全国各地。英都、仑苍镇的水暖产业被作为福建省10大专业市场之一,确立了英都“水暖之乡”的地位。这在当时被称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大形势中,英都水暖业无愧为这支异军的排头兵。

    1992年3月,中央向全国传达了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深圳特区报》首家以《东方风来满眼春》为题报道了邓小平在深圳活动记实。邓小平在深圳有一段最精彩的话,极大地鼓舞和增强英都水暖业界发展的信心。这段话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英都水暖业界掀起了新一轮创业高潮。这一年,成功地开辟了位于芸林村的十歌工业小区;开通了乌敦岭公路,使英都通往厦门特区的公路缩短了40多公里;扩建了自来水厂;新建了输变电站。出版于1994年的《泉州名镇集》记载英都镇1993年的经济状况是:“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767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519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全镇有企业283家,其中集体25家、私营258家。水暖器材从业人员5000多人”。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也吸引了一批在外经销的供销人员带着项目、技术和资金回乡办厂。有:洪有福的英侨节能阀门厂,洪栋梁的江宁阀门厂,吴明星、洪本宏、洪宝根的凯达化工阀门厂等。技术改造推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洪光明的英都水暖设备厂成了鹭云公司,洪荣华的英都阀门厂成了丹鹰公司,洪土沙的柱塞阀门厂成了霞峰节能阀门公司。新一轮的创业,不仅追求量的扩张,还出现质的飞跃。1994年,鹭云卫浴工业公司攻克难关,反复实验,研制成功了以精细研磨高铝陶瓷片为滑动开关的水龙头,启闭寿命可达30万次。这是我省业界第一只陶瓷芯水龙头,荣获“中国科技之光”进步奖。相继涌现了一批初具名气的品牌,“清泉”牌三联淋浴器荣获全省行业质量评比第一名。“江宁”牌铸钢中压截止阀,荣获全省阀门类质量检评优等奖。英侨牌自由浮球式蒸汽疏水阀,荣获“天津市最优秀节能产品”称号……。

    从90年代到进入21世纪。英都水暖产业又出现了崭新的格局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形势发展就如大浪淘沙,业界竞争促使重新洗牌。鹭云公司组建了申鹭达集团,洪维目于1981年创办的龙泉水暖器材厂组建成新一代洁具公司,洪新民组建了发利源卫浴公司。洪本炎1980年创办的闸阀厂亦由他的儿子接管,成了东方阀门公司。业界还出现了围城现象。有的企业收摊了,改行去做经销。有的经销成功了,反而回乡办厂。有的办厂亏了,出去打工。有的打工学到了技术,又回来办厂。于是,成就了“福泉、宏浪”(洪金福),壮大了“福建明星”(洪永明,即《福建乡镇能人谱》载的洪火树的儿子。)出现了“足兴”、“沪辉”(洪炳祝)。有的企业刚注销,又有新的企业来开张。你方唱罢我登场。生动的活剧一幕幕上演。此中酸甜苦辣,只有业者深知。民营企业(原来的乡领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比不上三资企业 。借贷融资,又不如国有企业,危急时不得不告借地下钱庄。政府招商给外商优惠待遇,很少人会想到,自己的民营企业却还有很多方面并未真正享受国民待遇。名目繁多的收费,形形色色的检查,经常搞得业者应接不睱。然而,英都的创业者,义无反顾,开弓没有回头箭。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至理名言在这里闪光。正如1993年时任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陈营官考察英都时总结的,“十歌工业区有十首歌,它体现了英都水暖业的拼博精神:艰苦奋斗之歌,克服困难之歌,团结拼博之歌,拓荒进取之歌,创新技术之歌……

    现在,全镇企业年产值超过6亿,年上交税收1300多万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业者素质不断提高。90年代后期,大部份企业贯彻并实行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依靠科技进步,运用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与制造系统CAD/CAM),自主开发新产品,机械加工使用了先进的数控机床。申鹭达公司、福泉公司、发利源公司、新一代公司成为全国卫浴配件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企业。申鹭达公司的董事长洪光明,担任该专业委员的副理事长。他参与起草了许多卫浴配件的技术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他不依赖进口设备,自主开发研制的“自控重力浇铸设备”,达到了当今世界先进的铸造工艺水平,为民族的卫浴工业争了光。有了这套设备,铸造从此不叫“翻砂”。华英阀业有限公司、英侨节能阀门厂分别成为石油化工的资源单位。凯达化工阀门有限公司,福建明星阀门厂,是全国通用阀门协会成员企业。一批代表着高新技术水平的英都水暖阀门品牌,成为国人视线的焦点。2001年2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英都镇“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称号,在英都镇隆重举行命名仪式。

    25年回过头来看英都水暖阀门产业,有的创业者现在已经不在业界。我想,无论是否还在业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是变革时代的实践者。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勇于为社会担当的企业家精神。我们的民营企业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正在走向成熟。面对后来起步但发展迅猛的广东水口及浙江温州2个洁具、阀门生产基地的挑战,英都的水暖阀门产业,依然秉承“实实在在发展”的一贯精神,埋头苦干,负重拼博。

    虽然我们现在的产业规模和温州、水口有差距,但我们水暖之乡的江湖声望依然崇高。我们有一支宠大的营销队伍,他们驰聘商海,笑傲江湖。他们是水暖之乡的宝贵资源,他们时刻关注并引领产业潮流,功不可没。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召开之后,邓小平为中国构想的改革开放思路,更进一步体现,民营企业正在迈上大踏步发展的康庄之道。不管发展的道路上还会出现什么困难,碰到什么问题,我们注定要前进,要发展。

    我们的故事,永远和春天同在!      

(本文写于2004年9月23日)

                         

(特别提示:廖榕光原创作品,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英都 水暖阀门 产业 历程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