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阮东海回忆:第一只水龙头是这样造出来的

2016-12-03 14:35:12   来源:   

   【作者:榕光】

    1977年,共和国还未进入改革开放年代,而在福建省南安县的仑苍公社大宇大队(即今仑苍镇大宇村),有5位社员,以人民公社社队企业的形式,以大宇生产大队副业组的名义,与永安县五(金)交(通)化(工)物资采购供应站签订合同,承诺为其制造2000只水龙头。在当时,这种个人挂靠集体名义与国营企业签订经济合同,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一种非常大胆的“先行先试”。大宇大队的社员阮东海就是当时这个副业组的主要成员之一。

    2011年初秋的一天,云淡风轻,艳阳高照。在仑苍镇高新科技园区的富达工业园,我采访了这位海峡西岸卫浴产业德高望重的元老级人物——阮东海先生。

20111029104040847.jpg

    水龙头是这样造出来的

    阮东海今年60岁,厚道慈祥,和气可亲。他的外表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苍老些,脸上的皱纹见证了他那充满奋斗精神的沧桑岁月。

    阮东海说,南安的水暖卫浴产业发祥于仑苍大宇,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是一个亲身经历者,我见证了那段历史。“德高望重”这名誉我担当不起,但我确实是一个见证者,对那段历史,我有话语权。

    他说,1977年,那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百废待兴,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乏。我们当时是拿着大队副业组的介绍信外出谋生的,叫“钉铜”,也就是以铜件为主的小五金修理匠,挨家挨户串门收揽生意,如配钥匙、修热水瓶外壳等等。当时,我们同村的一位小五金匠,在漳州南靖县医院收修理活,院方一个业务人员问:“公共厕所有个水龙头漏水了,能不能修”。这位师傅回答说:“拆下来看看”。其实,我们都来自农村,从来没有使用过水龙头,水龙头内部结构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那时候使用的是传统的螺旋升降式橡皮密封水嘴,拆开一看原来结构很简单,换个橡皮垫就解决漏水了。由此也产生了制造水龙头的念头。就在当年春天,大宇村另一位钉铜匠蔡乙英带着仑苍人民公社大宇大队副业组开出的介绍信,和永安县五交化物资采购供应站签下了供应2000只水龙头的合同。然后,由蔡怀德、阮德州、蓝经鹏和我,合伙组成一个班子,走出了制造整只水龙头的第一步。从造模具、造砂芯、造炉具、攻丝、加工到组装,一步一步摸索制造工艺的门路。此前,1975年我就曾经铸造过铜水龙头的主要配件上阀盖(闽南话俗称“头仔”),供流动铜匠修水龙头时做替换配件(那时物资非常匮乏,水龙头坏了,底座还可以利用,只要给损坏的上阀盖换上新的就行了),在造炉子、造模具和搞铸造方面有了一些经验。我们攻克了一道道材料、技术上的难关,终于在当年下半年造出2000只规格为英制4分的铜铝合金(上盖铜质,底座铝合金)水龙头送到永安县五交化物资采购供应站。后来我听说这件事被写进了1993年版《南安县志》,成了历史一页。有了这次成功,我们的胆子更大了。不久,党中央决定把工作重点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福建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我们不再挂靠公社农械厂,都分开自己做了。但是摊子不敢太大,听说8个人以下的家庭工厂不算雇工剥削,所以还是小打小闹,都是家庭作坊式。也有个别胆子较大的,工人超过8人。这门工艺也通过亲戚关系传到了邻近的英都镇,1977年英都就有洪联登等人也办水龙头厂了。

    说到这里,阮东海显然陷入一种充满成就感的回忆了。他说,当时,我们小炉子,小坩埚,都是自己做的,开炉也不用鼓风机,是利用自然风或者用手拉风箱送风。一炉铜水只浇铸12只水龙头毛坯。在桌虎钳上用板牙攻丝,用手摇钻床加工,所有工艺都用人力,没有任何专用机械,也不需要电。现在看来是非常原始落后的。但我们就是凭着这种拼搏精神,成就了一番事业。

    后来有电了,手摇钻改用电机带动,简单的专用机械也应运而生,都是我们这帮土农民琢磨出来的。当时,福州有家机床厂生产“罗星塔”商标钻铣床,我就建议把两台钻床组合成一个工作台,用来加工水龙头的阀座(俗称“底座”),一道装夹工件,却能实现钻孔和攻牙两道工序同步加工,不但工效提高了好几倍,还大大提高加工精度,这是一次大突破。当时大陆没有这方面的任何专用设备,要从台湾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手续上也非常难。“罗星塔”钻床在我的帮助设计下,反复实验,终于定型批量生产,并命名为“复合专用机”。图纸最后审定是我签字的。

    1985年,我的家庭作坊正式向工商局登记注册,厂名就叫“东海水暖洁具厂”。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名字叫“东海”,还因为当时中央的政策是要让东南沿海的福建侨乡人民,依靠勤奋劳动和诚实经营先富起来。我相信党的政策,所以才有信心。当然,还是家庭式的,工厂虽小,却小有名气。那时我制造的延时自闭式便池冲洗阀,节水效果好,安装又方便,远近闻名,供不应求。研制节水器材,80年代我们就起步了。在当时是行业领先的,这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001.jpg

    创造是一种快乐

    阮东海说,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自从进入水暖卫浴制造行业,却一直热心钻研技术。在钻研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企业规模,又依托企业规模的发展实现我在技术上的提升。1990年,我和蔡建设、阮杨良合伙,组建了南安路达水暖有限公司。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和设在厦门的台资企业路达(国际)公司合作,依托厦门路达的销售渠道,扩大了生产规模。在此期间,我参与研发了复合机床,该机床兼具钻、铣两项功能,以优越的性价比取代台湾制造的同类设备。接着,我又把生产仪表用的微型车床(俗称“仪表车床”)改造成加工水龙头丝杆的专用车床。而在这之前,一直是用小型立式钻床(俗称“台钻”)代用的,不是专用机械,加工效率低,质量也不稳定。

    进入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观点也在不断提升,卫浴洁具从水暖器材中分出来成为专门的一大类。卫生间不但要实用,还要美观。我先后开发水龙头的新款式十几种,有的带有欧洲元素,有的带有中国古典风格。这些带有原创精神的产品,当时如果要申报外观专利是完全可以的。那时候我的知识产权观念没那么强,而且,我还认为,做出来了就是要让大家共享,我还主动为人家提供模具,让他们仿制,其实这也是一种成人成己,利己利人的好事啊!

    二三十年的制造水暖生涯,让我品味到创造是一种快乐,创造丰富了我的生活。

    到了1998年,我独立组建了富达卫浴有限公司。一方面保持与厦门路达公司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国外品牌代工产品;另一方面,加大与本地企业的联合,为发展民族品牌做贡献。

    人离开企业心不能离开行业

    阮东海如数家珍,一口气往下说,话题转到了新千年。他说,进入21世纪,中国成了世界卫浴产品的制造大国。国内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南安卫浴品牌显然是国内业界的一支生力军,不断冲锋陷阵,跑马圈地,用新的经营理念占领市常什么一站式购齐,什么整体卫浴,什么个性化洁具,新的概念层出不穷。我马上意识到,我们的企业理念也该与时俱进了。我不能老是占着企业的领导地位,应该把企业交给年青人。年青人思路清新,观念超前,能够与千变万化的经济形势、时尚潮流对接。当今世界为年青人提供了极好的竞争舞台,应该放手让他们接班,让他们毫无拘束地施展才能,去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退休后的阮东海,并不是真正隐退山林。作为一个和卫浴产业结缘30多年的老企业家,他一刻也没放弃对民族卫浴产业的关注。他被聘任为福建水暖卫浴阀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经常参加协会各种活动,为发展福建的卫浴产业建言献策。他说,我人离开企业,心却离不开行业。现在时兴整体卫浴,但还是初级阶段,今后必然有个完善提高的过程。各人有各人的个性,你的整体卫浴怎么适应各种人群,大有文章。一站式购齐既然成为潮流,那就一定要有大公司来做。所以,企业重新洗牌是肯定的,原地踏步就会被淘汰。技术上更是日新月异,新概念层出不穷。现在有报道各种的高端浴缸,什么恒温,什么冲浪,集保健与洗浴于一体。更有一种软体浴缸,更适合老年人使用。花样迭出,各展高招。这些都是启发我们创新的动力。每当我接触到这些信息,我都会激情满怀。甚至想到我要是年轻20年有多好。因此,我更希望现在的年青人要珍惜机遇,好好努力。

    从阮东海的一番话,从阮东海的几十年经历,可以看到我国民营企业家对卫浴产业的无限深情,对民族工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

    农民出身的阮东海,只会默默干事业,不会营销自己。他身上没有什么劳模、代表的头衔,但他执着的奋斗精神,他在业界的默默奉献,却使我深深感动,由衷敬佩! 

(特别提示:廖榕光原创作品,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阮东海 水龙头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