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榕光
向有闲来无事通读某册史书的习惯。昨夜一杯武夷岩茶陪读《晋江县志》,偶然翻得该志“人物志·宦绩”一章记有明朝万历年间洪启采中进士一事,眼前为之一亮。此系前所未闻,翁山洪氏祖地英都历次修谱均未提及。兹录之如下:
洪启采,字尓载,南安人,居晋江。万历丙子举人,初授泰宁教谕,后成进士,擢国子监学录,出守许州。岁饥,发谷赈贫,全活万数。浚陂池溉田百余顷,建义仓二十余所,自出锾金买谷积贮。擢永州府同知,以病乞归,寻卒。(载道光版《晋江县志》,晋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第一版,1990年7月第一次印刷。第1189-1190页)
洪启采是翁山东二房裔孙,排行翁山洪氏第十一世。他的太公洪宙,从英都移居泉州经商。爷爷洪庭芳是洪宙长子,岁贡生。父亲洪有恒秀才出身。乾隆版翁山洪氏族谱只记洪启采“举人,许州知州”。洪启采只生洪承胄一人,洪承胄生有7个儿子,长士亮,次士庆,三士尚。从第四子以下均未记名讳。
《南安县志》未见洪启采登进士的记载。
我综合以上资料进行分析,个人意见如下:
洪宙迁居泉州经商是在明朝,到了清朝他的儿孙与故乡英都当然联络较少。因此乾隆版《翁山谱志》关于东二房洪宙一脉的记载是不完整的。而《晋江县志》关于洪启采的记载是比较完善的。根据历代科举的有关规是,举人只能受聘任教谕之类的管教育的官职,如果要再当官,还必需考进士,没有进士身份,洪启采以一介举人是不可能担任州官的。“出守”指官员补任,派往地方任官职的意思。洪启采如果没有任京官,是不可能“出守许州”的。许州在河南省,即今之许昌市。由此可以分析,洪启采应该是中进士了。否则,当教谕一任3年,完了就得回家。根本不存在“出守”。举人未登进士还有一条途径,就是通过“大挑”,即官员有缺,从未登进士的举人中面试挑选,大挑是由吏部主持进行的。但“大挑”一举是乾隆皇帝制定的。洪启采是明朝举人,他无此待遇。
《晋江县志》记洪启采的宦绩还是比较详细的。在许州他赈灾救民,发仓谷救活一万多人,还组织兴修水利,受益百余顷农田,建义仓积谷防灾,自己也捐出薪俸买谷入仓。因爱民政绩显著,升永州府同知,但因身体有病告归。
由此可见,洪启采“成进士”的记载是有眉目的,值得重视,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史料,争取找出洪启采登进士的出处,以作为有力佐证。我诚挚地希望各地史学工作者协同帮忙查证,如蒙破解,感恩不尽。
2025年4月14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