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洪氏宗谱研究的重大发现
东八房宗亲迁台家谱首次现身
作者:榕光
翁山洪氏宋末元初发祥于福建省南安英都,历四代单传,至五世才有东、西轩两派,至第六代则支分十二房(东轩派下8房,西轩派下4房),其中东轩七房只传一子,后因无嗣而绝。其余11房瓜瓞绵绵,如今海内外裔孙据称已达二、三十万之众,泉郡望族名不虚传。令人称奇的是,目前英都镇10个建制村共有7万洪氏裔孙聚族而居,“横直三铺路,十村一片红(洪)”。此为中华百家姓中之罕见一族,蔚为奇观。
然而,这连片的10个建制村中,目前所住居翁山洪氏共有东西轩10个房份,惟独缺欠东轩八房一派。1990—1992年洪瑞生修纂《翁山谱志》,1996年翁山洪氏家庙管委会续修《翁山谱志》,东轩八房去向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然经多方寻访,均未能有所收获,故二次修纂的族谱中东八房的世系图都付阙如。
上述两次《翁山谱志》的编纂工作我都有参加,对东八房后裔分居去向不明族谱无法记载深感遗憾,曾多次向能联系到的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征询线索,并曾于1998年、2013年两次到台湾省的台北、高雄等地寻访东八房宗亲,均未有成效。于是,近几年把目标转移到寻访各地流传的翁山族谱,以期找到蛛丝马迹,盼望有所突破。
也是祖宗有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终于见到希望的曙光。最近因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严重,一个多月来一直服从政府部署在家中自我隔离,无聊之中寻访东八房宗亲之事重新提起,通过中介得到的线索,几经周折购得一本名为《武荣翁山洪氏族谱》的手写本家谱的影印件。令人喜出望外的是,这竟是一本东轩八房中之一个支派迁居台湾省生聚发展的实录,觉得极其珍贵。
该本家谱是手写本,一手很工整的颜体毛笔字贯穿全书,原件应属孤本。影印本内文第二页上方夹有横式小纸条一张,上有两行英文,其文为:whole volume. low contrast document。我是个英文盲,让孙女洪毅堃和我的助手小吴翻译,得出二行英文的意思分别为:“整卷”“低对比度文件”。据此,我判定这份家谱是经过外籍书商或史学工作者、收藏家、图书馆、研究机构收藏并影印的。(“整卷”说明这本家谱只有一册。“低对比度文件”则可能因为原件纸质发黄,这在影像学来说当然对比度是不会很高的。)这一本偶然淘到的“出口转内销”的谱牒文献,真是太珍贵了。
全卷影印件编为86页,页码是影印者编号的。内容依次有洪氏辈分昭穆,明弘治版《武荣翁山洪氏族谱》之洪敏撰《谱序》和西轩六世旸道撰《谱序》各一篇,“洪氏科第名录”以及一世祖顺斋公先世的“陈氏家乘”,最后部分是正文“洪氏世序”。
据“洪氏世序”载明,东轩六世洪叔纶,号朴斋,是五世东轩谨独公的第八子(即东轩八房公),分居桥山(即今大新村竹仔林)。生三子,名字分别为忠、信、笃。二子信早夭,以忠为长房,笃为二房。笃生三子,第二子名存雅,字从善。这套家谱记载的迁台一派,就是存雅公派下的裔孙,也就是说,这本家谱是洪存雅派下迁台裔孙修纂的。该族谱注明,十三世起“单修在台亲派”。
存雅公是第八世,他的二儿子洪仕伦,五十五岁时在往吕宋(即今菲律宾的吕宋岛)的途中沉船罹难。之后,仕伦长子洪有胜分居兴化(兴化府,即今莆田市),失联。次子洪有明生三子,第二子名洪裂官,裂官的孙洪士集(十三世)东渡台湾省嘉义县,定居大槺榔堡新埤庄后庄。他就是这本家谱的开台始祖。士集共生四子,至他的孙辈(十五世),共有15房传代,再传至十七世,共有37房,已然成为当地的一大家族了。
这本家谱以该宗支开台始祖洪士集为主轴,上溯翁山洪氏一世祖,下至二十世,一脉相承,分支派系、传承脉络清楚,未有间断,时间跨度历700年,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家谱。其中尤以从十三世洪士集入台以后之艰难生聚发展历程的记载最详尽,编纂者对洪士集一脉迁台以后的发展历程之兴衰荣辱种种曲折秉笔直书,堪称春秋笔法,既有对开拓者艰难历程的赞扬,也有对不肖败家者的鞭挞,没有一般家谱中一味歌功颂德的弊病,可信度很高,是一部饱含辛酸血泪的家族发展史。
据记载,洪士集,字伯成,号敦斋,生康熙乙丑年(1685),卒乾隆丙子年(1756),享年72岁。他在20岁时与兄弟分家,“家贫所分无几,惟厝几间妻本而已”,“思欲娶室,恐日后衣食有累”,在24岁时(1708)“飘然有远适之志,舍翁山而渡东宁(台湾省的别称),卜居嘉义县大槺榔堡新埤庄后庄”。因为与“巨族”苏姓相邻,受尽百般欺凌。而士集忍辱负重,埋头发展生产,家业暂起后增置田园,广积粮仓,为子孙开创了宏大的基业。士集逝世后,遗孀林氏不但克勤治家继承和发展他开创的事业,还做了许多善事,“见闾里乡党有贫穷者”,救济抚恤;族中叔侄兄弟因困难娶不起媳妇的,她出“聘金以助”;穷困者逝世无力收埋,她舍施棺木。还出资造桥,造福乡人。各处修建庙宇都“倾囊以助”。士集逝世后,林氏不但增建二座大厦,还筑书斋一座,自办私塾,请名师教导子孙。可以说,东八房这一派在嘉义县得以发展,林氏功不可没。
这本家谱还记载了十九世洪孝献“贫寒苦难中益加勤奋”,“白手成家”,及其“具有恻隐之心”优恤穷困,事母至孝等事迹,俨然有先祖遗风,并记载了他的家训名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大丈夫不可一日无事”。
这本家谱,使我们了解东轩八房宗亲迁台一脉创业之艰辛,守成之不易。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是,有了这本家谱,确证东八房有一脉宗亲住在台湾省嘉义县大槺榔堡新埤庄后庄。循此线索,我们只要进一步了解历史上的大槺榔现在属于嘉义县的哪个行政区域,就可以与盼望已久的与东八房宗亲联系,海峡两岸翁山洪氏宗亲共叙宗谊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英都乡讯特别提示: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