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文史小品】签判和通直

2020-02-18 16:26:00   来源:   

作者:榕光

最近,一方刻有“有宋签判通直侯公神道”的石碑在霞美镇发现。碑文中“签判通直”一词引起人们关注,不知是何意思。

这是一方神道碑。神道,就是墓道。神道碑是指示通往坟墓的路径的碑石,多为生前有地位的人的坟墓所立。

“有宋”为宋代。“侯公”指墓的主人姓候。“签判通直”是二个官名的简称,“签判”是只属于宋代的官名,比较罕见,这个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签判”是“签书判官厅公事”一职的简称。“判官”一职始于隋朝,唐延之。直至明清之后仍然有这个官职。问题是在“判官”前面加了“签书”两字,这个官职系宋代所设。宋制,凡以京官任判官者,均带“签书”衔。“签书判官”拥有协助长吏(现在称“主官”)分治本州(府、军)诸案的权利,并与长吏共同签书公文。是个权力很重的职位,品秩为从六品。王安石中进士时,即被授以“淮南签判”官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最有名的签判应该是苏轼(东坡居士),他在宋嘉祐二年(1057)22岁时中进士,嘉祐六年(1061),26岁的苏轼通过了朝廷的制科御试,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简称“凤翔签判”,这是苏轼中进士后第一次出京师任官。凤翔府属于陕西,是北宋时西北的军事重镇。苏轼到任之后,革除弊政,减轻老百姓不合理的差役负担,还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老百姓的税赋,又把茶、酒、盐等人民生活必需品由官卖改为民卖,限制官府垄断,促进了凤翔地方茶业、酿酒业的振兴。他还提倡疏浚、扩建饮凤池,从城北引入凤凰泉水,改名为东湖,植柳种莲,建亭造桥,使之成为既可发挥灌溉效益的水利工程,又是可供游览休憩的风景区。凤翔东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风光如昔。这也是苏东坡后来所到之处都倡导筑堤、疏浚城湖的开端。

苏东坡在凤翔担任签判的三年多时间里,能够大刀阔斧兴利除弊、发展经济,除了他具有爱民思想和执政理念外,也和签判这个官称的职权有关。如果没有这个职位赋予的职责权力,他的举措就无法实施。可见,“签判”是个权力很大的官,不要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是只是签署文书的“办公室主任”。

“通直”,通直郎的简称,是文职散官的官称。隋朝制,是加给文武臣的一种无实际职务的官衔,即散官。宋代延袭之,为从六品官。“散官”是与有实际职务的“职事官”相对的。职事官有实际职务,散官则只享受品级待遇,无实际职务。

我认为,这位宋代的墓主人侯先生,很可能是享受“签书通判”官职等级(从六品)的一位散官。

这只是初步的解读,未必完全准确,最好能从族谱或墓志铭找到这位侯先生的生平记载互相佐证。

昨天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丰州镇的王先生以此神道碑的碑文在网上求解。因防控“新冠肺炎”连日守望在家,难耐寂寞,乃就此题目开展一番查证,写出上述心得,供王先生参考,并在微信上分享。如有错误,敬望识者指正。

2020年2月4日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