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洪承畯和素月孤舟

2017-01-03 15:53:43   来源:   

0.webp.jpg

作者:榕光

    近阅新版《泉州市志》(2000年5月出版),见“卷五十一•人物”的“洪承畴”篇,记洪承畴降清后“连他的母亲和亲弟弟洪承畯也当面责他的不忠”。又查阅新版《南安县志》(1993年10月出版)“卷四十•人物”的“洪承畴”篇,也记洪承畴降清后“清廷为羁绊承畴,暗地派人接其老母入京。其母傅氏面斥承畴”。

    其实,有关洪承畴降清以后其母其弟“面责其不忠”的戏剧性情节都是虚构的,于史无据。如今,洪承畴降清的功过是非已经得到多数史学家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关洪承畯反对洪承畴降清的种种传说也就不需再把他当成史实来记载了。

    据清乾隆十七年英都洪氏修撰的《武荣翁山洪氏宗谱》载:

    承畯,字彦灏,号紫农,一号霞农。幼迹公三子。明邑庠生。性傲岸,喜诗歌,工草书。顺治年间,清廷欲官之,辞不赴。康熙年间,再蒙徵召,仍不就,日与知交游历山川。谓其子曰:“后殁题吾墓曰‘两朝徵官不仕洪紫农之墓’足矣!”然公虽放旷自喜,而品行甚端。为人扶善振弱,不问亲疏贵贱,皆无异情。……诚可谓君子而隐者也。

    又根据清乾隆版《泉州府志•卷六十二•隐逸》“国朝隐逸”篇的“洪承畯”条载:

    洪承畯,自号紫农山人……有逸才,博涉书史,工诗文。尤喜临池行草书,蜿蜒遒纵,如惊蛇入草,古藤挂壁。时人目之曰龙蛇字。明祚既亡,本朝定鼎,将授以官,辞不赴。康熙初年又欲官之,故辞如初。时承畴方贵盛,畯独偃褰岩壑,夷然自放,以书翰篇什自娱,其兄不能强也。

    承畯的父亲洪启熙,字尔朝,号幼迹公。生有三子,长承畴,次承畹,三承畯。承畴是明清两朝的政治人物,承畯是不问政治的隐士,承畹则年轻早逝。

    清军入关以后,统一北方非常顺利。多尔衮被胜利冲昏头脑,挥师南下,悍然下达带有民族征服性质的“剃法令”,激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民族矛盾骤然激化。为了缓和民族矛盾,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授洪承畴“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印,招抚江南。洪承畴采取以招抚为主的策略,大大缓和了满汉民族矛盾,加速江南地区的统一进程。但也奉命斩杀了一些抗清义士的首领,以平息抗清的浪潮。本来,明朝的衰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洪承畴站在促进历史发展的一方,有其历史性的功绩。但由于“剃法令”引发的江南人民风起云涌、不屈不挠的民族反抗斗争,以惨烈的悲剧结局载入史册,歌颂这一时期抗清英雄的文艺作品历久不衰。洪承畴就成为这些文艺作品鞭笞的众矢之的。京剧《洪母骂畴》,就虚构了洪承畴降清后衣锦还乡,其母痛骂他不忠不孝等情节。洪承畯清廷“徵官不仕”,当然可以用来在文艺作品中作洪承畴的反衬。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就衍生出新编高甲戏《素月孤舟》,说洪承畯在“素月孤舟”发誓“头不戴清天,脚不踏清地”,甚至组织义军抗清最后下海与郑成功会师等故事。观众最容易把戏剧故事当作历史故事来传播。这样,洪承畴和洪承畯的故事一再辗转传闻,又经文人墨客“演义”加工,愈传愈和历史真相相违背了。

    承畯出生于英都霞美,无意功名,自号“霞农山人”。后随母移居泉州。承畴赴京做官,承畯则在泉州奉侍母亲,并筑庐于紫帽山下,又号“紫农山人”。承畴降清以后,顺治四年二月,承畯和承畴的儿子士铭赶到江宁(即今南京),向时任“招抚江南总督军务”的洪承畴报告父亲已于去年逝世的消息。这是承畴降清后兄弟第一次见面。承畴闻父去世,奏请朝廷望准其“回京守制,终丧三年”,未获准。就把承畯和士铭留在江宁。并即派人到泉州接来母亲傅氏。顺治五年四月,承畴因眼疾严重被准许卸任回京入内院理事。母亲傅氏、弟承畯、子士铭一同入京。承畯在京仍然奉待母亲。族谱说“顺治年间欲官之,辞不赴”即在这段时间。后来傅氏因年老体衰,不服水土,承畴才于顺治八年与承畯一起送母亲回泉州。傅氏回泉州以后,承畯仍然在母亲身边奉侍。顺治九年,傅氏逝世。承畯大约在这时才回英都隐居。以上事实可在现存洪承畴的奏折、揭帖得到印证。

20121121043349809.jpg

    “素月孤舟”一地,在今英都镇良山村下库,英溪水流经此地,缓缓地转了一个湾,一泓清水,碧波粼粼。溪旁有大枫树及古藤,遮天蔽日,浓荫覆盖。承畯的老家在霞美,距下库不过一箭之地。他经常邀集一些文人雅士到这里游赏,或驾一叶扁舟垂钓,或于月白风清之夜,对月吟啸。他曾赋诗一首记其事:

三山倒影浸清流,漱石名处水石幽,

素月孤舟传韵事,钓矶坐对碧悠悠。

    这首诗收录在《翁山谱志》第三卷。三山即英山、馨山、老翁山。三山并列,又总称笔架山。三山之阴即安溪县,《泉州府志》称其是“安溪县治之对山也”,系泉郡名山。英都在三山之阳。雄伟的山影倒映在英溪水中,景致非凡。下库溪边的“素月孤州”地名,就是因承畯的“素月孤舟传韵事”诗句而得名。他还在这溪岸边的几方大石上刻“长天秋水”、“素月孤舟”、“清幽所”、“是山”、“水口”等字。承畯当年在这里所传的韵事就是赋闲游赏,有时候又到清源山游玩,并无什么抗清“义举”。府志说“康熙初年又欲官之,故辞如初”就是这段时间。

20121121043422976.jpg

    洪承畴降清后,第一次和母亲见面是顺治四年在江宁,唯一的一次回乡是顺治八年送母回泉州。京剧《洪母骂畴》说洪母在承畴降清后衣锦还乡时穿起大红嫁衣痛骂承畴,高甲戏《素月孤舟》说承畴率军南下到泉州在“双忠庙”被承畯羞辱地无地自容等情节,均属虚构。京剧《洪母骂畴》取材于《广阳杂记》,又加以改编。《广阳杂记》系清人刘献廷所撰,书中记载的明清杂事,大部分取自传说逸闻。高甲戏《素月孤舟》融入京剧《洪母骂畴》的情节,又加入一些传说素材创作而成。传说本来就可以随意增补情节,戏剧也尽可以按照作者的愿望大胆虚构。但史实毕竟是史实。洪承畯就是洪承畯。他是一个无意功名的隐士;是一个喜游历、喜诗词、工书法的文人;是一个以“龙蛇体”草书独领风骚一时,誉满泉郡的书法家。

    今日的下库溪边,还保留着“素月孤舟”这一地名。不久前在这里新建的跨溪石拱桥,就名为“素月孤舟桥”。溪边石上的“素月孤舟”“长天秋水”题刻,虽经岁月磨洗,依然历历在目。当年溪边绝壁的大枫、古藤,随着时光的流逝,早已荡然无存,代之的是盛开的金光菊。只有汩汩流淌的溪水,依然倒映着三山雄姿。当代李白诗词研究专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审林东海就曾在此“仰望英山”,赋得“丹穴桐花飞彩凤,碧溪月色照扁舟”的华丽诗章。素月孤舟,因其有俊伟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依然是文人墨客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

(本文写于2001年2月)

 (特别提示:廖榕光原创作品,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素月孤舟 洪承畯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