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飞翔的彩云(续)

2016-11-03 13:12:00   来源:   

   【作者:榕光】

    (续昨)

    二、峥嵘岁月

    翔云虽然山川峻秀,但毕竟山高林密,土埌贫瘠。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先民们吃苦耐劳,勤奋开发,用血和汗书写着谋生存求发展的动人史诗。这部史诗,无法用文字体现,却在无穷的记忆里代代相传。

    历史绝不因为文字资料之不全而湮灭。软件(文字资料)之缺失有时却可能因硬件(某种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之存在而彰显。在翔云,现在有二座建筑物,就颇具代表性。

    1989年10月,来自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祖籍翔云的华侨及侨眷属100多人,隆重举行翔云镇第一届华侨、侨眷属代表会,同时举行翔云华侨大厦落成庆典。许多老年华侨激动万分,热泪盈眶。他们之中,有的已是二、三代侨生,祖先是如何翻山越岭、漂洋过海而到达异国他邦的,只有当他踏上祖籍地,才明白父辈的奋斗历程是何等之艰难。自清以后,多少翔云人为了生存,抛妻别子,远涉重洋,多少人客死他邦,留下的一句话是:“我们的祖家是南安廿八都象运乡”。这座称为“翔云侨联大厦”的建筑物现在看来有些简陋,但它却成了翔云在海外5万多侨胞的故乡标志,心灵家园。写在它背后的,是一部悲欣交集的华侨史。

    梁后宙(1884—1975),清光绪二十二年出国,定居新加坡,从做牛车生意发家,成为开发林厝港的拓荒者,他招募工人,开垦荒地,修公路,造码头,建街路。因此,英国殖民政府将林厝港的一条路命名为“梁宙路”。抗日战争爆发后,梁后宙因在新加坡积极筹款支援祖国抗战而受日寇迫害,一家37口遭日军枪杀,其中35人殉难。只有梁后宙和他的第二儿子逃出,绕道回国。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颁给梁后宙一枚胜利勋章,并以“一门忠义”褒词隆重表彰,还为他在抗战中殉难的家人撰写《忠烈梁氏三十五人墓志铭》。抗战胜利后梁后宙重返新加坡,对抗战后马来西亚、新加坡的经济建设多有贡献,获得英国女王颁授O.B.K勋章。梁后宙的一生,让我们看到翔云在海外华侨奋斗的一个缩影。

    翔云的另一座标志性建筑物,是南安县人民政府1958年建立的“翔云烈士纪念碑”。这里,记载了革命老区翔云的光辉岁月。

IMG_3352.JPG

    翔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是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活动过的地区。1935年,中共安同特支在翔云秘密组建农会。1939年发动了一次震动南安的群众性抗暴斗争。1947年,中共安南同工委翔云区工委成立,下辖翔云支部,梅庄支部,椒岭支部,并建立翔云武工队,发动群众“反三征”,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游击根据地,1949年4月26日翔云武工队在中共安南同工委的领导下,举行福庭暴动,一举推翻翔云乡公所及其所属的保甲政权,解放了翔云乡。这是中共安南同工委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的第一个乡政权。以后,又在党的领导下,参与解放安溪,解放英都,并为巩固红色政权,多次粉碎敌人的疯狂反扑,迎接南下解放大军进入南安。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在翔云这块鲜红的土地上共牺牲了11名革命战士。他们的事迹,将随着这座纪念碑而永垂。

    三、锦绣前程

    改革开放以后,翔云镇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镇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美丽的宜居山村。现在,村村通水泥路,公路直上云端,汽车在雾中穿行,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话及移动通信。

    在翔云,人们不知道什么叫污染,山清水净,连他们朝夕使用的电力,都是用清洁能源发电的。丰富的水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全镇有12个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5060千瓦,年发电量1500万度。近年来又在考虑兴建风力发电场。

    在农业生产方面,翔云镇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自2005年以来,试行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扶持培育“一村一项目”的优质农产品开发,如:椒岭的茶叶,沙溪的红豆杉苗木,翔山的酸笋等等。

    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翔云山区人民告别了承袭几千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时代。他们走出山坳,投入改革开放的浪潮。务工经商,新人辈出。2011年新年甫过,就传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翔云商会即将在春节期间隆重成立。参与筹建翔云商会的卓先生,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但在北京已是事业有成,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他说,现在已经有300多人报名参加翔云商会,这些都是翔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商业界精英人物。商会的宗旨是,为天南地北的翔云人搭建交流平台,凝心聚力,为繁荣家乡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献力。

    ……

    翔云,南安西部飞翔的云。这片云,多姿多彩,展示了翔云人民奋斗的英姿,昭示了翔云未来发展的美景!(全文完)


    (本文是廖榕光2010年应《泉南》会刊主编黄通兴先生之约而撰写的专稿。曾在2011年3月16日的水暖阀门网网上发布。)

   【廖榕光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 


相关热词搜索:彩云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