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榕光
早在去年就有网友提供信息,说他在旧书网发现明朝英都人洪启初的著作《四书翼笺》。几经周折,我终于在今年7月以一千多元的高价从网上购得此书的高清彩色原版复印件。
洪启初,字尔环,号葆原,翁山洪氏十一世,属东轩二房。明万历癸丑(1613)科进士,历官兵部主事,兵部郎(六品),曾受命典试云南,后因母亲逝世“丁忧”回家守孝。从此在家专心研究学问,不再仕官。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学经典著作。《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南宋朱熹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成为“四书”。朱熹认为,《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把它列为“四书”之首。《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提出了“诚意正心,中和至德”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基石。《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强调“礼义廉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到南宋,朱熹把《孟子》列入“四书”。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翼笺 ,就是对古籍注释。
洪启初所著的《四书翼笺》,刊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该书是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经典(即“四书”)的注解和阐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四书”的思想内涵。在古代,“四书”是儒家经典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科举考试和儒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四书翼笺》作为其辅助读物,为学者和学子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有助于深入研读经典。
明代科举以《四书》为考试核心,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被官方定为标准答案。士子为应试,需要深入研读《四书》并参考各种笺注,以精准把握题意和答题规范。这种制度性需求推动了《四书》笺注的书大量涌现。
洪启初的《四书翼笺》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研究四书的一部优秀学术著作。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学为根底的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现代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点之一,也是我们了解过往、面向未来的依据。以《五经》《四书》为基础的儒学经典构成了这一优秀传統文化的丰厚积淀。
洪启初的《四书翼笺》共9卷8册769页,系日本内阁文库的藏本。我从网上购得的是该版本的彩色高清缩印仿古道林纸平装本。(后来又发现,2020年线装书局出版的《历代四书文献辑刊》及2025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稀见历代四书文献丛编》都有全本收录。)
明清两代,英都文坛群星璀璨,明之儒学学者洪启初,清之八闽大儒洪世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曾有泉州市领导连续两次到英都调研后感慨道,到此深入调研,始信“ 宋元中国看泉州,明清泉州看英都”,此话不谬!
洪启初《四书翼笺》古本的发现,又一次以雄辩的事实向世人昭示,发祥于泉州南安英都的翁山洪氏家族,是一个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家族,无数先贤先哲对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洪启初的《四书翼笺》、洪潘创建我国现代军乐事业、洪朝生开拓我国低温工程研究事业,这些突出事例,一直激励着今人及后人承先启后,发扬光大。
2025.9.20
【新闻链接】
洪启初一生精勤钻研学问,笔耕不辍,著述丰富。据《福建通志》“艺文志”记载,洪启初的著作除《四书翼笺》9卷以外,还有《易学管见》6册,有待进一步发掘。
洪启初还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的手扎《别后帖》曾于2015年现身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别后帖》是他手书给亲友的信件,后人为之取名“别后帖”当做书法珍品传世。该帖行草兼备,颇见功力。英溪畔董林溪边现存摩崖石刻“ 洪葆原枕漱处 ”6字,隶书,传为洪启初手书。(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