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榕光民间传说作品选萃11】林中秀与郑氏千金

2025-06-30 14:41:25   来源:   

    红烛垂泪照空帷,

喜帕未掀人已非。

若问情深何至此?

巫山魂断白云飞。

本文开头这首七言诗,单道距今五百多年前,发生在明朝的一个爱情悲剧。

明朝弘治五年开春二月,一位年方廿一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到福州试院参加院试。一场三天二夜的考试终于结束,傍晚时分,他迈着轻松的步伐离开式场。正待跨出大门,听到身后有人叫唤:“秀才且停步”。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式场号军在后面急急赶来,一面走一面招手呼唤。这位生员忙叫书童止步,回身应答道:“军爷匆忙呼唤,莫非有甚么大事?”那位号军说道:“主考官郑大人有请。”

1.jpg

(该配图由AI生成)

听说主考官大人有请,一时受宠若惊,他谨慎地随号军来到主考官官署。见过郑大人,恭敬地施礼后禀道:“生员林中秀,蒙主考官召见,未知有何见谕”?郑大人笑吟吟地说道,并无公事,不必拘谨,免礼请坐。林中秀再三谦让,始终侍立一旁回话。郑大人详细地询问了林中秀的年龄、学历及家庭成员等情况。林中秀答曰,学生家在泉州府南安县山乡僻壤,家有承祖业数十余亩农田,耕读传家。父亲已谢世,慈母健在。兄弟四人,学生排行第四,年已廿一。如此等等一一据实禀告。郑大人听完开言道:“唤汝前来,非为别事。老夫家有一女,年方及笄,尚未婚配。我阅汝试卷,字体端正,文章条理清晰,叙事论理持重。只要不懈攻读,成就功名有望。”林中秀拱手谢道:“仰望恩师栽培。”郑大人又问是否已经订有婚约。林中秀答以“功名未成,未敢议婚呢!”郑大人道:“汝此科秀才已经胜券在手,也算功名初见了。可以议婚论配呀。如不嫌弃,吾愿将女儿许汝终身。汝回家可禀告母亲,我不日前往贵府议亲。”林中秀又说了一些谦让的话,然后说道:“待回家即便禀告母亲,听母亲定夺就是。”言毕拜别郑大人,即刻动身回乡。见了母亲,把郑大人议婚之事如此这般详细禀告一番。

过了旬日,试院放榜,林中秀得中秀才,报子送来大红《捷报》。一家人正在欣喜之际,勿又报郑大人即日抵南安林家议亲。这可忙坏了林氏一家人,连日洒扫庭院,准备迎接郑大人。

数日之后,果然一顶官轿,鸣锣清道在前,青色凉伞随后。大轿未到林家,林中秀一家男丁早已在门口大庭跪接郑大人大驾光临。

2.jpg

(该配图由AI生成)

郑大人下得轿来,双手扶起林中秀一干人。林中秀把自己的大哥、二哥、三哥一一介绍,郑大人笑吟吟道,不必如此大礼,邀林氏兄弟并肩进门,林氏三兄弟再三谦让。进得大厅,家人早已捧出本山乌龙茶侍候。兄长林中民恭敬道:“家在山乡僻壤,郑大人亲诣寒舍,小民等何以克当。”郑大人非常随和,笑呵呵道:“林先生不必自谦。郑某出身耕读农家,并非官宦世胄。他日致仕,我也是回乡村居住啊!”

一杯香茗过后,郑大人言起在试院与林中秀提亲之事。又说,小女年方及笄,自幼养在深闺,粗识诗文,也习些针黹女红,如蒙不弃,可为令弟奉箕帚。林中民请出高堂母亲陈氏,备说郑大人上门议亲之事。施礼之后,陈氏说道:“林郑二家身份悬殊,令爱是千金小姐,吾儿是一介村夫,门不当,户不对,恐有屈令爱一生”。郑大人一声不必推辞,这事也就这么定了。续后之事就是议聘等一大堆繁文缛节。郑大人是爽快人,说道:“泉州与潮汕两地风俗大节相同,可求同存异,一切按贵地风俗办理就是了。”一句话就把大事搞定了。

之后,郑大人修书回广东,把订亲之事告诉夫人及女儿。两家都密锣紧鼓地为订亲之事忙碌着。福建泉州至广东潮州,往返一程就要十余天,如是者往返三、四次,才把定聘之事完美办妥。不觉已近八月,赴乡试之事已准备不及,只好等待三年后的秋闱了。

这期间林中秀几次亲诣到潮州郑府,厅堂茶叙之际,郑小姐都在屏风后偷窥,只见林公子风度翩翩,言谈举止,气宇非凡,始信父亲眼力不错。爱意与日俱增。

时光荏苒,转眼过了三年,弘治乙卯之春。林中秀奋发攻读,信心满满地迎接八月举行的乡试。而母亲陈氏则考虑在秋闱之前必须为林中秀完婚,了却一桩心事。就与四个儿子商量,儿子们都说母亲主意甚妥。于是去择日馆请了先生,在八月初旬择个良辰吉日完婚。计议已定,全家又是一番忙碌,只盼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相继来临。

吉日择定八月初二。林家早已张灯结彩,满门喜庆。母亲陈氏信仰道教,早在初一大清早就请了一帮道士在家拜坛做醮,献供祈福,叩谢天恩。迎娶新娘的花轿早在三天之前到达潮州郑府。其时郑大人已经完成在闽视学使命回粤,以广东提学佥事擢升广东巡抚,尊称“郑军门”。郑军门千金出阁,气派当然非同一般,派有8名家丁一路保镖,以策安全。

此时林家宅院已是满门贺客。新娘入门之际,鼓吹起奏南音《玉交枝》,鞭炮声中,新娘吉时进房。赵军门只生这一千金,爱如掌上明珠,妆奁当然十分丰厚,郑小姐的贴身丫鬟小文已被作为通房丫鬟陪嫁,忙碌地指挥扛夫把妆奁搬入洞房。拜堂过后,小文扶新娘入洞房,林中秀则忙于接待鱼贯而入的贺客,连连不迭地向各路来宾拱手称谢,安排宴席。

宾客落座,又一串鞭炮响起,鼓吹起奏《百家春》,喜宴正式开始。新郎官林中秀喜吟吟地把盏向宾客敬酒。宾朋频频举杯为新郎新娘祝福,并预祝新郎官此科秋闱高中,来年连捷登科。宴席上觥筹交错,盛况难以言表。

讵料,乐极生悲。喜宴正在高潮之际,突然洞房传出悲怆的哭声,陪嫁的通房丫鬟小文面色苍白,哭天抢地地呼唤着新娘的名字。只见新娘郑氏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口唇发黑。请来郎中,说是已无脉象,系突发心脉瘀阻所致,并非无疾而终,遗憾地称“无力回天了”。

新娘猝死洞房,喜乐改奏悲歌。时在大明弘治乙卯年,林中秀时年二十四,郑氏卒年一十八岁。这是千古未闻的大悲剧,所以就有了本文开头民间流传的那首七言诗。

3.jpg

(该配图由AI生成)

在这突发事件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安顿年迈的林母陈氏。只见她咬咬牙,门后抄起一支拐杖,进洞房往新娘床上猛力敲击,连哭带骂道:“不是说好了娶汝来为我送终吗?汝这大不孝的儿媳啊!......”声声血泪,在场之人无不悲伤落泪。新郎官更是抚尸大哭,好几次昏厥......

毕竟陈氏是久经风霜历练的家庭主妇,她临危不乱,处事有决断。她说道,郑府小姐千里远嫁来闽,合卺之日殒命林家,此皆前世注定,来者当受,既来则安。她有条不紊地处理了一场婚礼变成丧事的重大事件。还宣布,通房丫鬟文氏依礼成为继室。

林中秀经历了婚姻挫折的严重打击,心灰意冷,从此无意功名。好在文氏贤慧,温存体贴,不断劝说夫君重振精神,并将郑氏许多贵重的妆奁变卖,购置田产,她和婆母陈氏含悲忍痛,重振信心,奠定了林家坚固基业。又买地为郑氏建造佳城

大明正德戊寅年,文氏生下一子,取名林时兴。

4.jpg

(该配图由AI生成)

林中秀终生不忘郑氏,常常在郑氏墓前悲恻徘徊,寄托哀思。嘉靖丙戌年的三月廿三,林中秀在郑氏陵园抚碑低声吟哦宋代诗人陆游的悼亡诗:

魂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吟罢泪流两腮,回家后当夜郁郁而终,享年六十五岁,距郑氏逝世已四十一年矣!

林时兴在母亲文氏教导下果然不负所望,他继承祖业,励志生聚,从此林家兴旺勃发,丁财两旺,桂馥兰馨。这是后话。

 

【作者附记:本文根据多年来田野调查成果综合整理。提供素材人士众多,不及细载。整理时又经作者丰富了一些细节。文章开头的七言诗及文中人名均属作者虚构。】

2025.6定稿

 

 

 

【注释】

式场号军:明朝考试时站立在生员号舍外的监考人员。

及笄:古代称女性满十五岁为及笄之年。

秋闱:每三年一次的在南、北直隶及各省布政司举行的科举考试,时间在当年八月。取得秀才身份的方可报考,考中者为举人。

合卺:合卺是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后来多以“合卺”指代成婚。

佳城:为死者建造的墓茔。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