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榕光
近阅清人夏琳《闽海纪要》,无意中读到其中记有康熙年间南安知县刘佑对郑成功、洪经略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颇有感触,特记之。
据夏琳在《闽海纪要》中记载,清康熙乙卯十四年(1675)三月,郑成功子郑经兵入泉州,听说康熙十一年南安知县刘佑督修《南安县志》时,南安乡绅曾就洪经略、郑成功二位人物如何评价请示于刘佑,刘佑回答道:“洪不可太褒,郑亦不可太贬。”郑经听到这事深受感动。其时刘佑因耿精忠之乱已逃匿山谷,郑经有意聘用他为郑氏集团效劳,遂令人前往致聘,许以官职。对于郑经的礼聘,刘佑明确辞绝。他说:“我以前对洪经略、郑成功评价时所说的话,是出以公心,公道不应该被泯灭啊!我身为清朝命官,耿精忠之乱南安城被攻破,没有殉职,已经是有罪了,怎么能再向你投降而偷生呢!”郑经深深被刘佑的义气所感动,就派兵护送刘佑北归回原籍,并赠以厚礼。
我又查得清人阮旻锡所著《海上见闻录》一书,刘佑当时还说:“洪经略未必尽是,郑国姓未必尽非。”“经略”即洪文襄受命平定西南五省时的官称,“国姓”指被南明隆武帝赐姓“朱”的郑成功,故又称“郑国姓”。
《闽海纪要》的作者是夏琳,泉州人。《海上见闻录》作者是阮旻锡,同安(今属厦门)人。他们都生活于明末清初,是当时历史的见证者。以上两本书可信度很高,历来受到研究郑氏父子及南明史专家的重视。
我之前因书籍欠缺,对上述二种书只闻其名而已。近因研究洪承畯后裔迁台去向而找到这两本书,无意中阅到当时南安知县刘佑对洪经略、郑成功二位南安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深有感触。
据记载,刘佑是河南省鄢陵县(今属许昌市)人,清顺治己亥科进士,康熙七年至十五年任南安知县。刘佑在康熙十一年督修的《南安县志》,现在习惯称为“康熙版南安县志”,是古代《南安县志》之硕果仅存。
刘佑对坚持反清复明的“海上孤旅”郑成功并不是一边倒地斥为“逆渠” “海寇”,他在南安乡绅请示修县志时如何为郑成功评价,回答“郑不可太贬”!而对被顺治帝称为“夙望重臣”的洪经略,他却敢于明确指出“不可太褒”。历史人物往往是多面性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最忌绝对化。所以刘佑又说:洪经略并不是全部都对的,郑成功也不是全部错的。
刘佑食清廷俸禄,身为朝廷命官,但他并不是从本人身份地位出发,在为南安县修志时对南安二位重要历史人物能不惧压力,公道执言,公允评价,具有太史公正直敢言以春秋笔法修史的风骨,实属难能可贵。
2024.4.19
【特别声明: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