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榕光讲过年(之二)】英都古代春节习俗的吉祥寓意

2015-02-17 14:54:46   来源:英都乡讯原创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英都古代过春节的习俗,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含有特殊的吉祥寓意。这些习俗,现在看来还是很值得回味的。

    一、“竖年”。除夕夜晚,必须置整株的甘蔗两棵(带头、带尾)竖立在大门后,谓之“竖年”。必须过了正月初一,才可以切下来吃。笔者孩时曾问过奶奶,为什么要“竖年”?奶奶说,“竖年”了门就不会倒。延续了一两千年的民居建筑,门框、门扇都是木头做的,年久了门框、门扇都会倒的,需要维修。说“竖年”就能防止木门不倒,其实是有寓意的。兴旺发达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民族兴旺是由家族兴旺构成的。显然,“竖年”是期望门户不倒,家族兴旺。

    二、春联。春联是我国对联艺术中重要的一种,“过年”贴春联历史悠久。但在英都,古代贴春联另有特殊的寓意。闽南语“春”是富余的意思,有剩余俗称“有春”,这个“春”怎么会跟有“富余”的意思扯在一起,常常会让那些刚学闽南语的“阿北仔”弄得一头雾水,这正是闽南语奇妙之处。笔者上世纪的60年代在生产队劳动时,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为亲邻、社员朋友写很多春联,记得有位同生产队的社员要我写很多春联,他说,不管斗方还是对联,都要带有“春”字。我问“为什么”,他说,过年贴春联,就是盼望年年有“春”(有余)啊!那一次,还真的替他写了几十幅带有“春”字的春联。斗方如:“春色盈门”、“四季皆春”等,对联则写“旭日长辉集体路,春光永驻社员家”、“四海五湖飘瑞雪,千家万户向阳春”等,还真的幅幅都带“春”字。这位社员还特地叮嘱,贴在谷桶、米桶等家具的斗方,只写一个“春”字就行了。这种小斗方农民称为“春仔”。在他们看来,只此一个“春”字即可表达他们的诉求了。

    三、春饭。北方年夜有全家围在一起包水饺的习俗,英都自古以种水稻为主,小麦较少,没有吃水饺的习俗,但年兜晚上(除夕夜)吃一顿饭是一定要有的,这大概就是书上说的“年夜饭”吧。家庭主妇在捞饭时,首先要备好一只大碗(或一个钵),先捞满满的一大碗(或一大钵),这是留着过年以后吃的,所以叫“春饭”,表示是这一年“春”(剩余)的,寓意连年有余。这“春”饭上面还要放一朵“春花”,一朵“吉花”(是一种彩色纸做的花,市场上可以买到),寓意“新春大吉”。有钱的人还要用红纸包一些银元或纸币放在“春饭”上面,寓意有“春(剩)钱过年”。这碗(钵)“春饭”做好以后就放供在大厅神龛上,次日(即正月初一)才取下来重新热了吃。除夕夜吃的饭当然要有好菜,但蔬菜要切得长长的,叫做“长年菜”,其寓意“有长”,和“有春”同样意思。长短的长,是形容长度,但闽南语的“长”还有另一种意思,即“占便宜”、“有富余”的意思。比如说,“汝卡长,我卡短”,就是“你占了便宜,我比较吃亏”之意。“有长”也可以解释“有得利”的意思。“长年菜”主要的品种当然是农家最常见的冬季节令菜芥菜,还要有芹菜,“芹”和“勤”谐音,寓意勤奋。在解放前的岁月,农民过年是很朴素的,年夜饭很简朴,但却有深刻的寓意。

    四、甜碟。正月初一“贺正”的茶点称为“甜碟”,主要有红枣、寸枣、花生仁、金桔、柿果,这也都有寓意的。红枣和花生,寓意“早生贵子”(以前物流不畅通,红枣较贵,就衍生出“寸枣”这种大众化糖制品,是用糯米磨粉后和糖做成大约一寸长左右的形状,经过油炸而成,香、甜、脆,非常可口,是每年春节期间的应时糖品)。金桔和柿果,则寓意“大吉利市”(金桔是山上野生的金桔果加糖制成,柿果是用柿子削皮后晒干而成的,以前这些都是被认为比较高级的茶点。

    英都古代春节习俗中的吉祥寓意,寄托着善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是农耕文化的组成部份,不应该简单地把这些习俗斥之为“愚昧”或“迷信”,相反,对其中的积极意义应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接力传递下来的,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不倒的基因。

相关热词搜索:英都 古代 春节习俗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