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榕光讲过年(之一)】英都古代过年习俗的积极意义

2015-02-12 13:14:09   来源:英都乡讯原创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过春节以前叫“过年”。英都古代过年有许多习俗,这些习俗,有的还在传承,有的则已经失传。但回忆这些习俗,认真想想,其中有许多习俗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值得一谈。

    一、烧过年畚。“烧土畚”是古代农民取得肥料的一种手段,按现代科学来讲就是“烟中取氮”获得肥料。办法是用稻草及其他农作物秸秆、草根、各种杂草等用特殊的方法和田里的土堆成圆形,点火燃烧,让其慢慢通过烟熏的方法把田土烧黑,成为肥料。以前过年,“年兜日”(即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烧一堆土畚,称为“烧过年畚”。这有二层意义:一、教育子孙勤奋,过节不忘积肥。二、通过“烧过年畚”,把家居的前后左右的农业垃圾(如稻草、杂草、草根草皮、泥土)通通清理烧掉,这实际上也是春节前的最后一次打扫环境卫生。

    二、贺正。正月初一开大门第一件事就是给厅堂上的祖先牌位烧香点烛,供茶,谓之“给公妈贺正”,即拜年。闽南人吃茶要有“茶配”,“贺正”的茶配主要有红枣、冬瓜糖、花生仁、寸枣。冬瓜糖、花生仁、寸枣都是一种糖制品。把这些甜点放在盘子上,俗称“甜碟”。给祖先“贺正”完之后,家庭的晚辈要给长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敬茶,敬甜碟,祝长辈健康长寿。长辈接受晚辈的祝贺后,则对晚辈说一些勉励的话,(如:勤奋打拼、认真读书等),寄托对晚辈健康成长的良好愿望。好几户聚族而居合住一幢祖厝的,则在大厅上同时给祖先“贺正”,然后彼此互相“贺正”,说一些“恭喜新年”的吉利话,这实际上是一种“团拜”形式,增加堂亲之间的感情。笔者认为,正月初一晚辈给长辈“贺正”的形式,对倡导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具有积极意义,应该返璞归真,加以提倡。而那种教唆子女给长辈拜年,一张口就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之类的话,当做开开玩笑乐一乐可以,认真了只会教坏晚辈,背离了拜年的本意。

    三、年兜避债。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不许讨债的,但“年兜暝”(除夕夜)负债的人日子最不好过,所以古代有善心人就想出了一个解救办法,请戏班在村子里的寺庙前演通宵戏,负债的人确系无力还债,可以到这里看戏到天亮。债主是不允许到戏台下讨债的,所谓“戏棚脚下无捉人”。这一习俗的积极意义倒不在于除夕夜不讨债就能免除债务,而在于对欠债人的人性关怀,年节还是要让人过的,欠债的事过了春节还可再协商。

    四、“初五舀肥,初六架机”。儿时常常念着一道顺口溜的歌谣,说过年的事,什么“......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舀肥,初六架机(音:规)......”等等。“初五舀肥”是说到了正月初五这一天,农事活动就要正常进行了。“肥”即“水肥”,就是厕所里的肥料,“舀肥”就是从厕所(农村称“屎窖”)里舀出肥料挑到田里施用。“初六架机”很多人不懂。“机”字闽南语古音读“规”。古代家庭织布的机是用木材做的,闽南语称为“布规”。这种织布的机械体积大,平时不用时可以拆下来,以免占地。要用的时候重新组装,就是“架”起来。“初六架机(规)”说的就是到了初六这一天,家庭主妇可以架起织布机(布规)开始织布了。这一习俗警示人们过节不要忘了搞生产,初五、初六以后男女都要进入上班状态。由此看来,现在连例假调休,可以从年三十放假到正月初六,比以前假期还长呢!
   以上谈到的古代春节习俗,含有倡导勤奋敬业、尊老爱幼以及对弱势民众的人性关怀等寓意,现在看来,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英都 过年习俗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