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文史小品】乾隆和洪科捷的那些事

2022-08-01 15:34:40   来源:   


作者:廖榕光

乾隆初期,英都出了一对“父子翰林”。少翰林洪世泽,乾隆丁巳年(1737)以秀才身份被福建巡抚推荐赴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乾隆皇帝亲自金殿面试,钦定洪世泽为二等博学鸿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负责起草皇帝的机密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二年后,洪世泽的父亲洪科捷,参加乾隆己未科会试,得中二甲五十八名进士。巧的是,洪科捷也因文才优秀而被授翰林院庶吉士。这就是令当时世人非常仰慕的“父子翰林”。此时,洪世泽的职位已经晋升为翰林院检讨,参与掌修国史。

乾隆皇帝对洪氏父子翰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洪世泽金殿御试时,一篇《指佞草赋》正气凛然而声韵铿锵,令乾隆皇帝击节称叹,心里暗暗称道“此子不凡”。洪世泽入翰林院以后,乾隆皇帝喜欢和他聊天,常常拿一些莫名其妙的古怪题目来诘难他,而洪世泽总能从容应对,他的睿智让乾隆折服。民间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洪瑞生先生曾搜集民间传说写了一则《世泽御前妙对》,收录在《翁山谱志》上册。

洪科捷 副本.jpg

(洪科捷)

对老翰林洪科捷,乾隆皇帝则是另外一种姿态。他对这位连续18年参加6次会试屡试屡败而愈战愈勇终于在儿子登科二年后迎头赶上也进入翰林院的儒生心存敬佩。当时乾隆皇帝才28岁,而洪科捷已经53岁了,虽是君臣关系,其实是带有对长辈一样的尊敬。所以,洪科捷在任期间,乾隆皇帝有空就找他品茶聊天,读诗论文,与他和洪世泽言谈时常常莫名其妙地诘难完全不同,对洪科捷心存敬佩,言谈之间态度是很客气的。

洪科捷自幼在家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后又在泉州府学继续攻书,是个出类拔萃的儒生,故他的父亲为他取名科捷,期望科科连捷,青云直上。偏偏命运和他作对,自康熙辛卯年(1711)乡试中式第五十五名举人后,经历了六科会试,18年后才中进士。虽属大器晚成,但才华出众,被授官进入翰林院,毕竟是个许多人羡慕的职位,前程无量。但是,对于乾隆皇帝的青睐,洪科捷的心情是敬畏与警惕并存。

4afbfbedab64034f4c064903acc379310b551def.webp.jpg

(郎世宁所作乾隆元年画像,来源:百度百科)

乾隆虽然贵为天子,却酷爱旅游,这也在他和洪科捷的品茶聊天中表露出来,他多次问到洪科捷家乡的人文风物景观。洪科捷是非常热爱故乡的,他当然不忘在皇上面前赞美自己的故乡,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三山如屏、英水如带的景观,还有浑然天成的天然无字石碑和深不可测的龙潭等等。他告诉乾隆,故乡的人出门,不说南安县,只报“英山乡廿七都”,人家就肃然起敬。乾隆皇帝当然知道,这个英山乡不过是东南一隅的蕞尔之乡,但在明万历年间翁山洪氏就科第接踵,遐迩闻名。他高兴地夸道:“英山乡廿七都,踵武前贤,腾蛟起凤”。洪科捷赶忙下跪叩头:“谢主纶音!”乾隆笑道:“未书绫锦”。洪科捷道:“未书绫锦,口谕也是纶音”。乾隆皇帝听罢当然很高兴。

洪科捷对乾隆皇帝爱写诗是早有所闻的,他还听说这位皇帝上一次马桶也会写出几首诗。因此,他对乾隆那些诗的质量实在不敢苟同。然而就是这位写出滥诗无数的皇帝却要找洪科捷谈诗品文,洪科捷当然要谨慎应对。其实,乾隆皇帝和洪科捷谈诗时却是另一番状态,他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不乏精彩评论。这也使洪科捷引为警觉,原来这位皇帝有这么两面,陪伴这样的皇上,必须格外小心。

据说乾隆一生共写了四万多首诗,却一首也没被人叫好。倒是他和洪科捷的一次对句被人称为好联、好诗。

话说当年八月,秋高气爽,当夜皓月当空,月明如水,乾隆皇帝乘兴夜游,路过洪科捷住所,只见窗纸上朦胧映出科捷秉烛读书的身影,而明亮的月光也把修长的竹影照在窗纸上,他轻轻地叩了窗户,高声吟诵:

影移疏竹月当窗

洪科捷听是乾隆声音,知是皇帝出下联征对,脑子里立即反应过来:此句何其高雅,罕见啊!即时对句上联:

香引丛花风入座

乾隆一听,连声称妙。于是洪科捷恭敬地迎接乾隆皇帝入内,奉上香茗,接着两人又是一翻天南地北的海侃。

乾隆皇帝和洪科捷谈诗品文,难免会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但凡涉及本朝的人物,洪科捷总是小心翼翼。在一次茶叙中,聊到钱谦益的诗文,乾隆说,钱谦益这个人不好,有亏大节,这种人的诗文没什么价值可言!乾隆的高论,让洪科捷感到惊讶。洪科捷心想,明末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以清代明乃是应天顺人,大势所趋。作为国朝君主,对前朝旧臣的归顺,应视为弃暗投明,斥其为大节有亏,有失公正。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诗坛盟主,他的诗文才华横溢。乾隆皇帝以人废文,洪科捷也认为不妥。这次聊天让洪科捷心灵深为震撼。他有预感,乾隆皇帝对钱谦益如此评价,对洪氏家族的洪承畴,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好评。对这位坐享江山的太平皇帝,完全不念当年祖先开基时那些顺应时势归顺清廷的汉族文臣武将所建的功绩,把他们斥为大节有亏,深感君王之心难测,洪科捷越想越觉得可怕。

乾隆五年(1740),就是洪科捷中进士的第二年春天,洪科捷以“双亲年逾八十,动晨昏之恋”为由向乾隆皇帝告假。洪科捷起草的圣旨言简意赅,词无枝蔓,能够准确表达皇帝的意思,甚得乾隆赏识,如今申请告假,乾隆当然舍不得放手,乃再三挽留,无奈洪科捷归心似铁,只得准奏。洪科捷自乾隆四年五月朝考后入翰林院,至乾隆五年二月告归,实际在职只有9个多月。令人不解的是,年轻的少翰林洪世泽也一同告归,乾隆碍于老翰林脸上,不得不准奏,命洪世泽见过祖父母之后速速回京,勿违朕意。

洪科捷父子俩离京上路,心情如同放飞的鸟儿,一路欢歌笑语。进入福建地界,洪科捷惦念着他出仕前曾受聘担任浦城县教谕三年,那里有他捐出俸薪并亲自指导修理的浦城县学宫,有他亲密无间的挚友和同事,特地在浦城小住三天。这期间,他高兴地写下《假归留别南浦诸友》七律三首,诗中有“勇退急流知者稀,归来欢笑满重帏。深期侍膝双亲喜,宁觉空囊一物微”之句。是啊!在别人看来他是官运亨通如日初升之际,急流勇退,很少人能够理解的。当官归来行囊空空无一值钱之物,但只要能够回去奉侍都已年逾八十的爸妈,心里就高兴了。

洪科捷告归后,真正做到对双亲“晨昏定省”,以身作则,为子孙做了示范。他还为翁山洪氏家族订族规,订“丧仪六则”倡导丧事简办,薄殓薄葬。晚年仍不忘关心他出仕前倡修的南安文庙及南安县学的教学设施。乾隆廿四年,劳累一生的洪科捷寿终正寝,享寿73岁。

乾隆皇帝当然不放过年轻的少翰林洪世泽,屡次下诏催召,所以就有了英溪董林码头旁边的“待驾桥”(其实是在这里迎接圣旨的桥)。洪世泽乃携举人出身的胞弟洪世润同入翰林院供职,参与修纂《八旗志》。不久,就以眼疾为由再次告归,先后在南安的丰州书院、厦门的玉屏书院、福州的鼓山书院任山长,终生讲学执教。洪世润则在翰林院三年散馆后被授以四川省永川县知县。

2022年7月29日完稿

【特别声明: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