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5月26日,英都乡讯微信公众号在“发现英都”栏目推出《1940年英都举行第一届运动会》一文,报道泉州市著名收藏家万冬青先生向洪宗洲提供晦鸣中学内迁英都时,英都举办过第一届运动会文物照片的消息后,收到网友洪锡章发来留言,称他家收藏有二件瓷器,与晦鸣中学校运会、英都乡运动会有关,可以证明晦鸣中学还曾和英都乡联办过第二届的运动会,并附有用手机拍照的实物照片。照片虽然不清楚,但可看清“第二届”字样。6月28日,英都乡讯公众号的“榕光微讲坛”栏目,推出讲坛视频《话说当年南英中学》。节目播出后,恰逢在外经商的洪锡章回英都,与榕光通了电话,再次提起“英都乡第二届运动会”的话题。
6月30日,榕光在英都镇大新村的恒区尾拜访了洪锡章先生。洪锡章是洪维贵的孙子。洪维贵是民国时期英都最后一任乡长,是泉州晦鸣中学因抗战内迁英都及后来英都创办私立南英中学的实际参与者。
(左:洪锡章)
洪锡章告诉我,他收藏的这一对瓷瓶,是爷爷留下来的。他感慨地说,爷爷留下来的东西不只这一对瓷瓶,经过几十年风雨,大都散佚无踪,所幸这瓷瓶一直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笔者品鉴,这是一对放在案桌上供插花用的花瓶,对称二只,高一尺,德化白瓷。瓶的一面为国画蜻蜓荷花图,另一面有毛笔书写的行楷铭文,自右至左竖写:
南安县英都乡第二届泉州晦鸣中学第八届联合运动会优胜纪念/大好身手/会长王岫松赠
(遗憾的是铭文没有署上时间。笔者推断当在1944年前后。楷书字疑为王岫松手书。王岫松是泉州晦鸣中学内迁英都时的校长,任期七年多,在英都留有不少墨迹。)
我告诉洪锡章,这是一件能够证明英都乡在抗战时期曾经举办过农民运动会的文物,很有历史意义,值得珍藏。
我认为,在那全民共赴抗日国难的艰难烽火岁月中,晦鸣中学的老师和萃萃学子不但在英都坚持教学,还推动了英都乡的文化和体育事业。晦鸣中学和英都乡联合举办第七、八届校运会和英都第一、二届运动会,体现了在那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最危险时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抗争的精神风貌。我们已无法知道当时运动会的规模、竞赛项目的详细情况。但无论如何,在上世纪的1940年代偏僻乡村英都,能够与中学合作举办农民运动会,实属难得,这无疑是闪烁着爱国主义的英都当代文明之光。
还应该提出的是,与第一届运动会的优胜奖品相比,署名有了变化。第一届联办单位冠名是晦鸣中学排前,英都乡排后,第二届则英都乡排前,晦鸣中学排后。这个变化决不是王岫松先生的谦虚,而是第二届英都乡参与的人多了,排名就发生变化。另外,两届运动会都不设冠亚军,一律发优胜奖,这也体现了在外敌当前的特殊时刻举行运动会重在健身,重在团结,不争名次的时代风貌。★
(右:洪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