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洪适的民本思想初探

2017-09-19 15:08:15   来源:   

作者:榕 光

    洪适,原名造,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又字景温、温伯,因晚年居住饶州,在县城北郭构屋,称之为“盘州”,因而又自号“盘州老人”。他是洪皓的长子,他和他的弟弟洪遵、洪迈都曾经位居宰相之职,史上合称为“三洪”。

1505805052549403.jpg

    历史上对洪适的评价,大多突出他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鄱阳英气钟三秀”。又因洪适在金石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史上把他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因此,学术界围绕洪适在文学和金石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前人之述备矣,研究继续深入。而本文则拟就洪适的民本思想作一些探讨。在诸位专家面前,非敢班门弄斧,实为抛砖引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资源,民本思想从初始萌芽到发展形成,具有悠久的经历。孔子最先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爱民思想,孟子进一步发展为“民为贵,社稷处之,君为轻”,形成了仁政思想。荀子更具体地指出君民的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带有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逐步发展成为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历史上有不少帝王和名宦,在畏民、知民、爱民、教民、利民、富民等方面卓有建树。民本思想就是在他们施政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细化,不但有利于巩固政权,也推动了历史进步和发展。

    洪适出身书香门第,名宦之家。一场突然而来的兵燹之灾,使少年洪适提前成熟起来,也使他体验了平民百姓在战争离乱中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建炎三年(1129)父亲洪皓奉旨出使金国被扣,金兵跨过长江进犯吴地,逼近秀州(今浙江嘉兴)。当时洪家客居秀州,一家妇孺面临战乱不知所措,时年仅十三岁的洪适在仓促中带领家中年轻力壮的仆人护送祖母、母亲和8个弟妹跋涉千里奔回故乡。一路上,他耳闻目睹荒乱中百姓被金兵抢掠蹂躏之惨状,这为他后来进入仕途能够亲切同情平民百姓,做到爱民、恤民、亲民起到了很深刻的影响作用。

    绍兴十二年(1142)26岁的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同进京赴试博学鸿词科,洪遵第一名“状元”,洪适第三名为“探花”,次年任台州通判。宋朝的通判是辅助知府处理政务的官,还兼有监察官吏的权力,故又号称“监州”,为正六品官。当时台州知府是奸臣秦桧的党羽,在刑事案件中贪赃枉法,造成很多冤案。洪适在巡视中,发现黄岩县监狱里囚犯高声喊冤,经过询讯调查,将冤情呈报浙东提刑司,请求平反。但由于台州知州有秦桧作靠山,反而在绍兴十七年(1147)罢免了洪适的官职,十一年没有得到起用。但洪适并不后悔,而且更加坚定了他为民请愿的决心。

    直到绍兴二十八年(1158),洪适才被重新起用,授荆门军(辖今湖北当阳、荆门两县)知军。军是宋时的一个特殊的行政建制,介于州和县之间,一般认为地理或军事、经济有特殊需要的地方才设军。知军是宋代设的以朝臣身份担任知州并掌管当地军队的官职,全称为“权知军州事”,一任只限三年。此时秦桧已死,朝政更新。洪适一上任,就下乡访贫问苦,着手修复农政,安抚历年来因灾荒和战死而流离失所的农民,整顿社会治安,兴办公益事业。他在发现政府的政策法令诸多弊端,连续写了《便民五事状》《宽恤四事状》等奏折,上书朝廷建议减轻茶税;减免各州代贡物品;重建被战争中毁坏的书院、试场;免除被抛荒的官田的税负(战乱导致官田无人耕种,而朝廷却要把这些田的税赋摊派加到农民身上)。洪适的这些建议,充分表现他的恤民之心。他还雷厉风行地免去公家酒务硬性摊派的百姓高价购买的节日用酒;减免渔税;废除当阳县向百姓征收的尝酒钱。并要求朝廷明令永远禁止。

    绍兴二十九年(1159)九月,洪适调任徽州知州。任期,他下县份巡查田赋、茶税、徭役,用现在话说,等于是进行一项田赋、茶税、徭役的专题调研。巡查中,他发现乡间的富户几乎不须承担徭役,而贫困农民反而承担繁重的徭役,严重不均(徭役是古代官府无偿征调百姓从事的各科劳务活动)。“首言役法不均之弊”。还发现地方官吏利用收税之机敲诈百姓,勒索钱财。洪适非常愤怒,遂严令属下各县各级官员:“有虐吾民者必劾”!严令申明严惩贪官污吏。还严禁在收取各种税赋时,随意增加手续费。从此,徽州百姓得以安心生产,按契完粮。“吾民”一词,正是洪适把百姓视为亲人的真情表示。有一次洪适查狱,发现牢中关了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瘦得皮包骨头,问他为什么坐牢,少年说他要到秀州去投靠做伙计的哥哥,没有路引,到了城门口就被军爷抓进来了。洪适说:你要出门,为什么不到衙门来开路引?少年回答,衙门口老爷说开一张路引要一百文大钱,我们就是因为家穷,母亲才叫我去投靠哥哥,哪有钱买路引?只好夜里出门碰碰运气。洪适这才明白原来有这等事,开路引的小吏竟借此敲诈勒索,立即吩咐差役带了少年随他去州衙,找到那个书吏,当面质对,那书吏抵赖不过,只得承认了,还供出了其他同谋。洪适当场把书吏及其同谋责打一顿投入监牢,同时警告衙内众人,如有再犯严惩不贷。并在衙门口贴出告示,严禁公务人员借办理文书案件等公事勒索贿赂,百姓如遇见这种事,可直接找知州告状。自此,徽州吏风为之一清。

    由于洪适治徽州的一系列爱民措施,促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因而被擢升为江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路”是宋代设置的行政区域,相当于明、清的省。当时全国设置十六个路,江东路全称江南东路,首府在江宁(南京),所辖包括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江西的东北部等地,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路设有“提举常平茶盐司”,是管理平常税收、茶叶税收、盐业税收的职能部门,“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就是这个行政部门的主官,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税务厅长。洪适在任职期间,向朝廷上书,论述当时徭役不均现象种种弊端及利害关系,建议朝廷下令州、县采取措施尽快公平徭役,保护广大平民百姓利益。他还上书建议朝廷责令江南东路沿江各州县允许农民以原价赎回被官府和豪绅收占的农田,以安定因战乱、灾荒而流离失所后返回家乡无田可耕种的农民。这些建议看来与他所担任的税收主官的职务并没什么直接关系,但关心百姓疾苦,一直把群众生产、生活挂在心间的洪适却义不容辞地向朝廷上书。

    应该说,洪适历次向朝廷提出的各种有利于百姓生活的施政论述、建议,都曾被朝廷采纳。但由于当时官场腐败,这些措施,除他自己所辖的地方能得到贯彻实施外,其他大部分地方实施不力,见效甚微。当然,这也更加彰显出洪适的爱民亲民政绩。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孝宗即位,这位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重用洪适,掌管军政大事。乾道元年(1165),洪适升任端明殿学士,不久升为左中大夫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同年十二月,拜左通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就是宰相职务。此时洪适身居要职,本欲修复农政,加强边备,力图早日收复中原。但他的主张并未能得到采纳,他目睹官场腐败,欺压百姓,政令难行等种种弊端,无力挽回大局,痛定思痛,终于在乾道二年(1166)辞去了宰相职务。但洪适所到之处,其关心民瘼,爱民恤民的德政,却永志史册,流传民间。

    洪适一生诗词颇丰,他的诗词,也处处表达了他关心、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民本思想。如在《望江南·答徐守韵》一词中,他以“故岁夏旱复秋阳”,“千方百计为灾伤,小郡怎禁当”等句,嗟叹连续的干旱灾害,给农民造成苦难。又如在《渔家傲引》的“十月”一词中,他写道,“家云水,更无王役并田税”,倾情讴歌千百年来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一直向往的没有徭役没有赋税的理想生活。而在《渔家傲引》的“子月”一词中,他更是憧憬“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哪怕是穿着补了百结的破衣服,但夫妻能够长相守,不因战争、灾荒而离别,这是在离乱中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啊!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的民本思想,对巩固封建社会统治,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洪适梦寐以求的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安定、温饱,甚至小康的生活,在那朝政腐败、江河日下的南宋,注定是无力回天,无法实现的。但他身体力行的知民、爱民、恤民、安民等一系列德政,闪烁着民本思想的光辉。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深入进行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洪适践行的民本思想,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

2017.9.23

    【参考书目】

    清·毛奇龄:《洪适传略》

    《宋史》:《列传·洪适传》

    金 耘:《洪适传》

    【特别声明: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洪适 民本思想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