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崛斗寻访洪母郭氏墓

2017-05-08 16:41:04   来源:   

作者:榕光

    十几年前,曾有洪本正先生报料,听其在南安官桥的朋友说,在官桥白石九溪崛斗村有一个“洪三边墓”,“墓碑、墓前石烛尚存”。“洪三边”即洪承畴,他在明朝任过“三边总督”,故民间常以“洪三边”称之。洪承畴的墓在北京,根据族谱记载他的父母、祖父母的墓葬都不在官桥崛斗。因此,这条消息并未引起我的重视。然而,却不时有官桥人士提供崛斗洪墓确是英都洪姓的祖先寿域,言之凿凿有据。之后,霞溪村的洪桂荣先生从该村退休干部洪维在家中查到手抄族谱,方知该墓乃翁山东四房“封君”宏山公第四子洪奕瑞妻郭氏寿域,洪桂荣还和宗亲洪添福等人亲往踏勘,并曾商议修缮之事。尔后,洪桂荣因病逝世。

    2017年“五一节”前夕,洪本炎先生重提此事,并邀约前往探寻。

    5月1日清晨,我和洪本炎、洪本区、洪添福一行,同乘一辆越野车,开启了郭氏墓的寻访之旅。  

    根据洪桂荣先生手抄的族谱记载:

    (奕瑞)元配端惠郭氏,系出蓬岛名世公女。生康熙戊寅年二月初四日。卒乾隆甲辰年七月初六日,享年八十有七。诰封太安人、太宜人、太恭人。葬本邑三十五都白石堀斗乡光景下,穴坐乾向巽兼戊辰,形家谓为“鸾凤啄栗”云。

    我们按照车上的电子导航系统的指引,很顺利就进入南安市官桥镇的泗溪村,朝着“堀斗”目标行驶,但到距堀斗三公里左右处,村路被一辆横着停靠的小车挡住,旁边立一警示牌称“前方修路,敬请绕道”。然而我们人生地不熟,竟不知如何“绕道”。说也奇怪,恰好一辆摩托车也行车至此,准备掉头。我们向驾驶员问道,他很热情地说,跟我走吧,我带你们直接到堀斗。于是,我们跟着这两摩托车,在村道里穿行,绕了好几个弯,到了堀斗村的村口,那位驾驶员停下说,前面就是堀斗村了,你们可从这路口进去。我们向这位好心人道了谢,把车徐徐开进村,在路旁,一位放牛的农民,听说是来自英都的洪姓宗亲前来探寻祖墓,遥指几百米前方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说,洪三边的墓就在那里,并热情地担任向导。

    我们一行在这位牧牛农民的带领下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由一棵大榕树浓荫覆盖下的大型清朝墓葬,花岗岩墓碑虽有剥落风化石片,但阴刻的碑文清晰,正中竖写“封洪母郭氏墓”,右边和左边分别刻有“翁”“山”字样。墓碑基本完好,墓供桌及供桌前立面的“麒麟堵”等石构件散落在两处。守墓土地神的“后土”石碑也完好无缺。历经一百多年自然风雨和政治风雨侵扰,墓堆已成平地,墓地一片杂草丛生,但墓碑及“后土”却依然立着,显系有人重新扶起。墓前一对高大的花岗岩石质华表,一立斜立着,另一支则倒卧在地,但华表顶端的石雕瑞兽不知去向。整个墓地被大榕树的枝蔓覆盖,浓荫蔽日。这位向导还带我们去距墓地100多米处的山头看“圣旨牌”。我们攀越崎岖小路到了山头,看到立着一块大型石碑,自右至左竖写阴刻碑文为:

    累封太孺人晋封太安人诰封太宜人晋赠太恭人璞斋洪先生德配八十有七龄郭氏墓道。

    顶端自右至左冠以“皇清”两字。左侧另有小字“乾隆五十一年岁在丙午冬月立石”。碑前右侧尚存小石狮一只。

    看了石碑上的文字,我告诉同行的人,这不是什么“圣旨牌”,是墓道碑。古代名人的墓葬,往往在通往墓地的路口立“墓道碑”,起引导和说明的作用。但碑文中的“累封”、“晋封”、“诰封”、“晋赠”等字,说明死者生前及身后受过朝廷的封赠,确实和“圣旨”有关。

    考察完墓地及墓道碑,我们在当地热心青年洪金钟的带领下,拜访了年纪六七十岁的长者洪文聘。在洪文聘家中,洪文聘告诉我们说,这一墓葬穴名“飞凤”,是一块风水宝地,是居住洪堀的洪姓祖先在清代赠送给英都洪姓的。他说,英都洪氏在清朝时代有恩于堀斗洪家,他们一直心存感激,墓葬落成以后,堀斗洪家就充当守墓人,担当起守护的责任。即使是大跃进破除迷信、农业学大寨开荒造田、文化大革命等历次政治运动中,堀斗人也没有动过该墓一锄。墓虽多年失于巡扫,但土地面积却未被侵占。墓前石狮子是被盗墓贼盗走的。他盼望英都洪家尽早修缮,重现规模。

    堀斗自然村现在属于官桥镇的泗溪村。洪文聘告诉我们,现在全村有人口500多人,都是姓洪的。我们看到,家家户户住宅的大门都有“英林传芳”字样的门匾。

    洪文聘还说,堀斗人对开清功臣洪承畴怀有特别崇敬的心情,洪承畴力促满汉融合,减少老百姓的战争苦难,功高如山。这也是堀斗人对英都洪府郭氏墓倍加保护的原因。

    根据《武荣翁山洪氏族谱》记载,东四房十四世洪士亮(恒区封君)的第四子洪奕瑞,字裕仲,号璞斋。郭氏是洪奕瑞的妻子。他们因儿子洪世佺中进士授芮城知县、临汾知县、汾州府同知、襄阳知府等官职而受到朝廷封赠,所以墓道碑上刻有那么多的封号。封赠制度到了清朝已经非常完整,因儿孙显贵而受封的人不仅是享受一种荣誉,还有薪俸可领。

1.jpg

(大榕树覆盖着整个墓地)

2.jpg

(墓前华表)

3.jpg

(墓碑)

4.jpg

(墓供桌)

5.jpg

(麒麟堵)

6.jpg

(土地神)

7.jpg

8.jpg

(墓道碑)

9.jpg

(墓道碑前的石狮子)

10.jpg

(墓道碑的位置)

相关热词搜索:崛斗 郭氏墓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