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英都民俗:犒将、普施、门口外

2017-01-23 13:05:53   来源:   

作者:榕光

    有着悠久历史的英都民俗,其中的有关宗教信仰的民俗在闽南是很具特色的,具有典型意义。

    众所周知,供佛敬神、祭祀祖先等活动,都是在寺院、道观或家里的厅堂上进行的。但在英都却经常有在门外进行的,这就是犒将或普施、门口外。

    犒将

    传统的佛教活动并无“犒将”一项,只有道教(正一派道教)或民间信仰神灵的祭祀活动才有“犒将”这一节目。

    每逢神诞(民间称“佛生日”,实际这一天并不是佛的生日,而是神的生日),在供神的祭典活动中,为增加节日气氛,总要演戏,这种借供神来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形式,在以前是非常受欢迎的。民间普遍的说法是,神或仙过生日,隆重的庆典,必然有神或仙的部将、兵士前来看戏,他们认为,这些兵将是我们请来的,是保佑我们的,必需犒赏一下。因此,夜戏开演之前的下午,必有一场“犒将戏”,演的都是时间较短的折子戏,家家户户都要挑着特地做好的饭菜到庙门口戏台外的空旷地“犒将”,犒劳天兵神将。几十担或者几百担的“犒将”饭菜摆满一地,蔚为壮观。戏演完,放鞭炮、焚“金帛”才告结束。这就是“犒将”。

    普施、门口外

    普施也是一种在门外进行的祭祀行为。农历的七月是“普渡月”。每个自然村在七月里都有择定一天做“普渡”,统一在一个地方祭祀历代失祀的鬼魂。民间认为,历年以来,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因战争、瘟疫或水、旱、风等自然灾害而死亡以致没有后代的,这些在传统节日里没有后人祭祀的鬼魂,叫“失祀孤魂”,理应每年给予一次统一的祭奠,这就形成了“普渡”,也称“普施”,是一种集体性的慈善行为。

    英都每年有许多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以示怀念祖先,传承美德。每逢清明节、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冬节(冬至)、年兜(除夕)等节日,必在中午于厅堂上供奉的祖先牌位前祭祀,称为“祭家先”。但同时也在当日的傍晚另置饭菜酒筵在家门口祭奠,称为“供门口外”,也称为“做门口外”。供品内容有:米饭、荤菜、素菜,还有酒。供品都露天摆放在置于地上的簸箕上,较隆重的也有摆在临时设置的露天供桌上。依次点烛,上香,酌酒。祭祀的对象是那些被认为“飘泊游荡的无主孤魂野鬼、失祀祖先”。上香人默默祷告,祈求一切门外鬼魂在这岁时节令同享人间祭奠,共度佳节。香是插在地上的,烛火也是点在地上的。最后焚烧银帛,才告结束。设供桌的撤桌之后也要把香、烛移于地上。有的人家怕供品不够多,还有整包整箩筐的大米或面线、米粉等粮食或粮食复制品。“做门口外”时如果有乞丐来乞讨,则尽量把供品施舍给乞丐,让他们共度佳节。

    “普施”和“供门口外”祭奠的对象都是鬼魂,所不同的是,“普施”是集体性的行为,而“供门口外”是各家各户的各自行动。★

 (特别提示:廖榕光原创作品,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犒将 普施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