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榕光
我从福州的一张旧报纸获悉,清乾隆博学鸿词科进士洪世泽在厦门写过三首诗。但未取得相关文献佐证,未敢肯定。后来我又从网络上看到洪世泽在厦门写的三首诗,有此佐证,我当然很高兴。我承认当今网络的强大力量,但毕竟网络上抄来抄去的诗文错误之处时有发生,为慎重起见,我辗转从旧书市场上购得《厦门志》一本,在其中的“艺文略·三”果然找到洪世泽厦门写的诗,而且不只三首,是四首。喜出望外,写此文记之,以供研究。
我购到的《厦门志》是清道光十二年编修的厦门第二次修纂的志书,清道光十九年刊刻。《厦门志》“艺文略·三”收录的洪世泽诗如下:
金榜山访闇公石室
金榜山高对玉台,
隐君旧业半苍苔。
著书人去成千载,
洞外寒花闲自开。
迎仙片石倚巑岏,
场老当年此闭关。
欲问藏书何处所?
白云空自锁名山。
前人著述后人传,
考献征文此必先。
石上摩挲深刻字,
风流又见令威篇。
游云顶岩
方丈连清浅,
蓬莱半紫氛。
双潮林外合,
二郡望中分。
竹引瑶池液,
衣留玉洞云。
幽寻殊未厌,
出谷已斜曛。
《金榜山访闇公石室》是三首五言绝句,《游云顶岩》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四首诗都保留了洪世泽用词质朴、简练、思想深沉的一贯诗风。
洪世泽于乾隆丁巳年以秀才身份被福建巡抚荐举参加乾隆皇帝恩科“博学鸿词”考试,殿试钦定二等第二名,赐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供职。但他不愿为官,借故请辞回乡,先后在南安丰州书院、厦门玉屏书院、福州
鳌峰书院讲学传道,终生教书育人,门生遍及八闽。是名噪一时的福建大儒。他一生著述丰富。洪瑞生主纂的《翁山谱志》载洪世泽著有《春秋订传》《周官析疑随笔》《诗经订序》《仪礼辨说》等学术著作。另有《斐亭诗文集》,收录他的诗文。可惜皆散佚无考。我们现在看到的洪世泽的诗,主要出自戴希朱纂的民国版《南安县志》及陈国仕辑录的《丰州集稿》,但都未见收录洪世泽在厦门写的诗。笔者认为,《厦门志》收录的洪世泽写的诗4首,当在乾隆年间其在厦执教时所作。
金榜山在厦门岛内,位于厦门梧苍火车站西侧,海拔只有51米,是个很普通的山。但因唐朝文学家陈黯(自称场老)晚年在此山的石室中隐居,后来张翥、朱熹、陈献章等许多名士都来此寻访,留下了不少故事和诗篇,故蜚声闽南。云顶岩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洪济山主峰云顶岩,海拔339.6米,为厦门岛内最高山峰。该寺始建于宋代末期,明洪武年间重建,清康熙、同治年间历经多次修缮。寺内有明代摩崖石刻。云顶岩自古以“洪济浮日”景观著称,被列为原厦门“大八景”之首,郑成功曾在此增筑瞭望台。山的最高处设有观景平台,天气晴好时可俯瞰厦门全景。
洪世泽在厦门写的诗四首的发现,是洪世泽一生丰富诗文中的沧海一粟而已,惟其如此,愈彰珍贵。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