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榕光文坊 > 正文

殷殷桑梓情 拳拳赤子心 台胞洪火镯的乡恋故事

2023-10-05 16:29:25   来源:   

 

 

 

殷殷桑梓情

 

拳拳赤子心

 

1.jpg

 

 

 

台胞洪火镯的乡恋故事


 

 

 

乡愁

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是被誉为乡愁诗人的台湾同胞余光中的《乡愁》诗,诗中脍炙人口的两句,表达了诗人隔洋思乡无奈的愁绪

而现在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台胞,他可不只是望断海峡,发出乡愁的喟叹。这位和余光中同样出生在中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乘着祖国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他的晚年,多次跨海踏浪,用尽他毕生精力报效家乡。用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情的乡恋之歌。

隔海乡愁,引吭高唱乡恋歌。

他,就是洪火镯。


农家子弟 故乡童年

1924年11月4日,洪火镯诞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英内廿七都民权保的埔边,即今南安市英都镇英东村。洪火镯的祖上清朝出过举人,任霞浦县儒学训导,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耕读家。

 

微信图片_20231005162957.jpg 

 

但到了洪火镯的父辈,因一家人多地少,单靠农耕为业已经无法维持生计,他二位兄长还兼营在英溪河上撑船为业,往返于英都至泉州之间,放船拉纤,挣些苦力钱。一家吃苦耐劳,辛勤耕耘,倒也其乐洋洋。洪火镯在5位兄弟中排行第四,年幼就聪颖好学,父亲送他进入家门口的翁山小学读书。洪火镯时常在课余跟着父兄干农活,学习田技术。小学毕业时,正是日寇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泉州晦鸣中学内迁英都,借用洪氏五世祠堂办学。少年火镯立志求学报国,四位兄弟也都支持他继续深造,传承书香。于是,1938年洪火镯在家门口圆了中学梦。三年初中毕业后已是1940年,又与同窗学友赴集美高级商业学校求学。在学期间,他耳闻目睹侵华日寇的血腥暴行,坚定了学成报效祖国的决心。

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洪火镯从集美高商毕业回英都。

 

洪火镯说:我是从农家走出来的,中国农民的基因是吃苦耐劳。我放过牛,割过草,学过犁田,学过插秧。家乡山坡上“欧嗳”的牧牛声,溪边“咿呀”的水车声,时常在我耳际回响。

开辟荆榛 台湾创业

洪火镯从集美高商毕业后,听说台湾宝岛回归祖国,百业待兴,各行各业都缺欠人才。于是他和几位风华正茂的同乡知识青年相邀到台湾谋求发展。同去的十多位学友到了台湾以后,有的从政,有的从教,有的从商,洪火镯则在国营的台湾省印刷纸业中壢(属桃园市)三厂担任主办会计。1947年,调任嘉义第四厂担任主办会计。后来,国营纸业改制为民营,洪火镯勤奋的敬业精神和精细的经营头脑得到老板的赏识,鼓励并提携他独立创业。洪火镯经过三年奋斗,完成了从工厂雇员到企业老板的蜕变。

 

微信图片_20231005162953.jpg 

 

苍天不负有心人。洪火镯经过几年励精图治,发奋创业。他的纸业工厂暂成规模,市场口碑也不断提高。已然成为台湾省中部知名的纸业厂商。

1953年,洪火镯与云林县尾乡的曾清慎女士结成伉俪。这是天作之合的郎才女貌,美满姻缘。洪火镯多么想把这一喜讯告诉在大陆的高堂母亲啊!可是,当时台湾省正处于国民党政府宣布的所谓“动员戡乱时期”,全岛处于紧张的战时敌对状态,海峡两岸通讯断绝,余光中的所谓“乡愁邮票”根本无法飞越海峡,洪火镯为无法及时向高堂报告结婚喜讯抱憾终生。

 

微信图片_20231005162948.jpg

 

1959年8月,台湾中部发生了百年以来最严重的“87洪灾”,洪火镯多年苦心经营的企业备受重创。早已有心向省城发展的洪火镯当机立断,携眷北上,到台北市白手起家,重新创业,创“洪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塑胶再制加工业,同时兼营建筑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洪火镯与时俱进,紧跟市场,另谋生活,实现企业转型,进入他创业人生的高光时刻。从此事业蒸蒸日上,一路顺风。

 

洪火镯说,人在台湾,明明是身在自己的国土,却因政治原因海天阻隔,产生去国怀乡之慨。我总企盼着有一日海峡变通途,家山会亲人。


报效家乡 故土情深

洪火镯和曾清慎育有4男:祺祥、祺祯、祺福、祺祓。很重视对他们的家教,传承先人耕传家、谦诚处世的儒家品德。4个儿子有2人博士毕业,2人硕士毕业,各自不同的领域建功立业

1979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马祖的炮击,海峡两岸武装对峙暂告一段落。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洪火镯终于等到了能够回家的消息。1988年3月2日,在经过了繁琐复杂的申请报备手续后,终于拿到签证,取道香港辗转踏上回乡之路。

屈指算来,洪火镯阔别故乡已是42年了。

山河无恙。翁山的笔架三峰,还是那么郁郁葱葱;沙溪坝沟渠的水,依然潺潺流淌。但是,经过风雨洗礼的老屋,已然苍老、憔悴。堂上已不见昔日慈亲的面容。兄弟们也都苍老了。

到家的第二天,家人们陪同洪火镯上山给父母亲扫墓。坟前芳草萋萋,洪火镯跪地轻声地呼唤母亲:“不孝儿子来迟了”!

洪火镯知道,现在唯一能够表达报答亲恩的仪式就是为祖先做一场超度法事。于是,时隔了3个月后,他再次签证回乡,延请大德高僧,在家搭建大雄宝殿,拜坛请忏,依佛教礼仪为历世家先做了一场“三昼夜”的“大功德”,为他们诵经超度。洪火镯披麻戴孝,跪地聆听法师们宣经布道,百感交集,老泪横流。

这是第二次回家探亲,洪火镯在精神上收获颇丰。家乡山河无恙,一派生机。共产党政策开明,家乡人农商并举,工贸兴镇。感受到家乡即将有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

令他欣喜的,英东村民委员会主任洪平良,带着洪火镯的“发小”来探望他。一位是他在集美高商的同学洪金来,另一位是翁山小学的同学洪启基。两位老同学的到来,令洪火镯喜出望外。洪金来自集美高商毕业后,走上从军之路,在国民党的325师谋得一个文职官员。南安游击大队解放溪美的战斗中,他随325师师长起义投诚。解放后,洪金来自学腌制食品的技术,人民公社安排他创办集体经营的酱料食品加工厂,当了技术员。他还当选为英都镇的人民代表。

老同学久别重逢,畅谈解放以后家乡的巨大变化,都渴望台海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看到家乡正在兴起水暖制造业,洪火镯觉得这是一个很朝阳的产业。他鼓励侄儿们抓住机遇,找准适合自己的岗位去创业,从事制造也好,从事市场销售也好,都有很广阔的前途。还资助侄儿创办“台英水暖阀门制造厂”。

此后,洪火镯又先后6次回乡探亲,他尽己所能,积极参与家乡的文化、教育以及诸多公益事业的建设,贡献多。

1988年6月回乡,他听说英都最古老的寺院“云从古室”正在重修,捐出新台币17000元听说洪瑞生先生正在修纂《翁山谱志》,捐出编辑费用人民币5000元。

1993年回乡,他听说英都洪氏的祖庙“五世祠”将重建,立即捐资人民10万元,后又听说将复建翁山洪氏大宗祠,又捐出新台币7.1万元。同时洪火镯还出资修葺自家的祖屋“埔边祖厝”。

也就是在这一年,洪火镯斥资在深圳宝安区创建宏祥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至今仍在经营。

1996年10月,洪火镯回乡参加洪氏大宗祠、洪氏家庙落成庆展,被邀请为重建碑记揭碑。


微信图片_20231005162942.jpg 


2005年,洪火镯回乡,捐资人民币170万元,倡议重建埔边祖厝。其间,他听说英都镇成立教育基金会,又听说母校英都中心小学即将举办百年校庆,他立即捐出人民币10万元,其中5万元捐给英都镇教育基金会,5万元赞助将在2006年举行的母校英都中心小学校庆


微信图片_20231005162920.jpg 


2006年,洪火镯捐资人民币1万元,庆贺南安三中60年校庆。

2007年7月,洪火镯携眷回乡,主持重建埔边祖厝的落成、晋主仪式。他亲自抱着祖先神主牌晋升厅堂,焚香昭告祖先,埔边祖厝从此永为宗祠。

 

微信图片_20231005162938.jpg 

 

2009年,洪火镯在台北听说英都最大的王爷公神庙水沟馆将拆卸重建,立即写信给南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及英都镇人民政府,请求本属于水沟馆的馆地后来被建为英都税务局,现已成危房置弃不用,希望回归水沟馆,并带头捐献人民币10万元作为重建启动资金。

洪火镯在晚年特别重视对子侄的倍养教育。他说,祖国强盛靠科技进步,家族兴旺靠有作为的下一代传承。当今世界发生巨变,无知识就会被社会淘汰。

2011年,洪火镯再度回乡,出资为埔边祖祠建立基金会,主要用于奖掖族中优秀学子奋进求学。这是洪火镯最后一次返乡。

 

洪火镯说,我每一次回乡,都深深感受到祖国变化真快,速度令人震惊。家乡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我第一次返乡,宗亲们还不知餐巾纸为何物。再一次回乡,餐巾纸还压了花,喷了香水,比台湾的好得多了。前一次回乡,看到满街是日本名剑、本田太子摩托车。再一次回乡,看到的是乡村水泥路上,穿行着各种国产小汽车。大陆如此强盛,祖国统一是完全有希望的。


星沉台岛 痛失英贤

公元2013年6月28日,洪火镯在台北逝世,享寿91岁。

噩耗传家乡,举族哀恸。

7月25日,由南安市翁山洪氏家庙管理委员会牵头,联合英东村民委员会、英都镇侨联会、英都中心小学、英都水沟馆寺务管委会等单位,在洪氏家庙西轩后厅,隆重举行洪火镯老先生追思悼念会。英都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许文旭、英都镇党委统战委员卢文川,及翁山洪氏家庙管委会正副主任、英东村党支部和英东村委会“两委”成员、英都侨联和英都中心小学的领导,以及洪火镯在大陆的宗亲戚友共80多人出席。泉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南安市政协常委、翁山洪氏家庙管委会常务副会长洪再双主持追思悼念会,英东村党支部书记洪天平介绍洪火镯生平事迹。追思悼念会上悬挂的黑色挽联写着:

爱国爱乡心连桑梓

克勤克俭开辟荆榛

 

陆拾柒年兴业史

九十一载故乡情

7月29日,南安市翁山洪氏家庙管委会派出的代表洪榕光、洪诗燕、英都镇英东村民委员会派出的代表洪丽珠、洪亚鱼,联合组成故乡英都宗亲吊唁团,到台北出席洪火镯老先生公祭礼仪。

洪火镯灵堂在殡仪馆的告别厅。洪火镯灵柩旁,悬着翁山洪氏家庙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洪榕光敬撰的挽联:

光耀闽疆南邑犹留鸿迹

星沉台岛翁山顿失英贤

台北市各界社团、洪火镯先生的生前好友、姻亲戚属共200多人出席公祭仪式。洪火镯生前30多年连任台北市南安同乡会常务理事,对台北南安乡的公益事业贡献颇多,德高望重。公祭仪式上,许多社团的代表历述洪火镯生前的种种贡献,对洪火镯逝世深表痛惜。故乡南安英都宗亲吊唁团一行,恭敬地在洪火镯灵前上香,敬献鲜花绕灵柩一周,透过水晶棺瞻遗容,然后向洪火镯三鞠躬作最后告别。

 

微信图片_20231005162933.jpg 

 

洪火镯生在大陆,逝于台湾。他91年跌宕人生,是一首深的乡恋之歌!

 

(撰文:榕光)

【特别声明: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