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英都老街:繁华散尽古意悠

2015-07-27 14:23:28   来源:南安商报   


    【英都乡讯】英都镇,旧时又称英内二十七都。

    古时英都通往泉州以及更远地方,除了陆运之外,更采取船运方式。

  “西溪作为晋江流域的一条重要支流,是古时泉州一条重要船运航道。而英都物产丰富,有茶叶、丝绸、薪碳等,自然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集散地。”南安民俗专家廖榕光是土生土长的英都人,他介绍,在过去,农历每月逢四逢九是英都的“墟日”,小镇四面八方的农户都会乘船来镇区赶集,当时靠近英溪的两条街道就是重要商贸街。

  就是土地公街和坝头街,现在已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们形成于民国时期甚至更早。

  走进土地公街,这里的建筑多半是两层左右的红砖瓦房,不少还保留着古时贩卖商品所用的窗口。由于不少房屋重新翻建,街道已经只剩下1米宽左右。

  沿着被磨得发亮的石板路往里走,便是坝头街。和土地公街的建筑不同,这里的建筑大部分是木质结构瓦房,镂空的窗格,嘎吱作响的木门,随着时间的洗涤,已经变得有些斑驳陆离。

  很难想象,如今破旧不堪的老街,是昔日英都繁华的所在。

  “据说,热闹的时候,停靠的赶集船有40多只。”廖榕光说,现在的霞溪董林桥,就是船运停靠点之一。船只停靠后,最先进入的就是英都古桥“待驾桥”。

  关于“待驾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传说当年老少翰林洪世泽、洪科捷于公元1737年“告假归养”离开京城回到家乡,此处便是当年乾隆多次下诏、老少翰林候旨接诏的地方。可惜如今“待驾桥”已被水泥盖上,只在边缘处依稀可见当年古桥痕迹。

  72岁的洪建和从小生活在这里,对古街旧时的繁华历历在目。

  “当时,街上满是商铺,面食店、作油坊、老药铺等,还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字号绿豆饼、花生酪……”洪建和说,对于儿时的他,最开心的事就是“赶墟”。

  洪建和说,每到“墟日”,小镇四面八方的农户都会聚集而来,或单独或三两结伴,带来自家养殖的家畜家禽、各种时令农作物等,来到墟市叫卖。卖完之后,就挑选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如柴米油盐、布料、锄具等。在赶墟日,父母也会给他一点零钱,自己就去街上买一袋花生酪或绿豆饼,一口一口咬下去,那便是儿时最幸福的事。

  “现在,这些建筑已十分破旧了,有些虽然被翻建,但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显得比较杂乱。”洪建和说,古街见证了英都的一段历史,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规划保护。

  记者从英都镇政府了解到,这两条街将纳入英都镇区规划,进行统一的规划保护。

相关热词搜索:英都 老街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