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英都翁山洪氏家庙 一门出了18名进士

2015-07-10 10:49:16   来源:南安商报   

    【英都乡讯】《南安商报》7月8日载文介绍英都翁山洪氏家庙、洪氏大宗祠。全文转载如下:

    胜迹名片

  洪氏家庙,又称“英都五世宗祠”,位于英都镇荣星村凤山东麓,始建于明万历丁巳年(公元1617年)。内建有东轩、西轩两座家庙,洪氏大宗祠、凉亭、篮球场等。

    景点推荐

  东轩、西轩、洪氏大宗祠、明代石狮

自古英都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特别是英都翁山洪氏族人,从明嘉靖一直到清光绪380年间,洪氏家族共登进士18人,中举人65人,拔贡生63人。他们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足迹遍及神州大地。

  沿着镇区英墟街的水泥路一直往凤山方向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仿古大门,大门上书“翁山”二字,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所题。大门前还立着两尊辉绿岩石狮,气势威武、十分壮观。穿过大门,一条铺着红砖的通道一直往里延伸,两旁是两个半月形的水池,近处通道两旁便是洪氏东轩和西轩家庙,系上世纪90年代按原样重建的。两座家庙十分相像,均为五开间三进式皇宫式建筑。唯一的区别是东轩的大门处有两只明代的石狮子,造型与现在的石狮子风格迥异。整体建筑采用的是红砖墙及青色的屋顶,屋脊上的剪瓷雕双龙戏珠,甚为壮观。东西轩门前,各有一对叠斗式旗杆高高耸立,昭示着历史上曾经的显赫声望。

  据翁山洪氏家庙管委会秘书长洪榕光介绍,家庙礼仪是我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宗庙祭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官爵者才能建庙祭祀祖先,平民百姓不得建庙,只能在家里祭祀。明朝嘉靖年间,家庙、祠堂的祭礼已成为法定行为,那时的朝廷明确规定“凡品官之家”都可以建家庙,还颁布《家庙图》规定家庙必须是一座有中门、两阶等特征的三进建筑物。翁山洪氏家庙刚好是在嘉靖后的万历年间修建的,当时的洪氏族人已有10人中了进士,并有两位是从二品的官员,所以家庙是按照朝廷规定建的,大厅正中挂有“皇天诰命”的圣旨牌。

  再往里走有一座石碑,石碑正面的碑文记载着洪氏家庙重建的过程,碑的后面记载着《赞洪文襄》诗:“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洪承畴于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逝世,谥文襄。再往前走就看到篮球场了,洪氏家庙每年只有春秋两次祭祀活动,这里更多的时候是英都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是远近闻名的特色文化公园。

  篮球场后有一条石阶梯,登上阶梯就到了洪氏大宗祠。从这里向下看,整个家庙尽收眼底,气势恢宏。洪氏大宗祠里有18位进士的画像,其中有许多人是明清名宦,声名远扬,在历史上作出了诸多贡献。

  “洪氏家庙自明代建成以后,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海桑田,家庙年久失修。”洪榕光告诉记者,1993年翁山洪氏各界人士共议进行重建。当年春成立了重建委员会开始募资,同年家庙开始动工重建。1996年农历八月,洪氏家庙重建和洪氏大宗祠复建工程全部竣工。建成后一共占地1万多平方米,建有东轩和西轩、洪氏大宗祠、门坊、凉亭等建筑。

  翁山洪氏家庙记录了洪氏族人的奋斗历程,见证了洪氏族人的光辉岁月。一代又一代的洪氏族人通过仕途、商途,让英都的文化从我国东南小镇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英都 翁山洪氏家庙 进士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