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敬天公和割香都是敬畏大自然的表现【榕光讲过年(之三)】

2015-02-26 14:29:43   来源:英都乡讯原创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传统的“过年”活动,虽然有“初五舀肥,初六架机”的说法,但实际上过了年还有重头戏,那就是“敬天公”和“割香”两大环节。

    中国道教以农历正月初九日为“天诞日”,即老天爷的生日。在闽南农村,为老天爷庆寿(即“做天公生”)特别隆重。农民把饲养了一年的鸡、鸭甚至猪、羊等禽畜留到这一天宰杀,作为向老天爷祝寿的供品,为的是向老天爷汇报过去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叩谢上苍的赐予。近年来农村转型,大部份农民外出经商或务工,有的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赶回家过年,但也要赶在正月初九前回家“敬天公”。以前做一套新衣服是不容易的,俭朴的农民把过年的新衣在正月初一穿了就收起来,等到正月初九敬天公的时候再穿上。这些行动都足以证明“敬天公”在人们心目中是如何重要和神圣。


(“敬天公”的供桌)

    “割香”是闽南农村特有的民俗。闽南农村家家拜佛,户户敬神。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村村都建有“当境神庙”。每个自然村,或者每个家族聚居的角落,都奉有自己的神灵,作为本境的保护神,称为“当境神明”。这些当境神明,有的属于道教的神仙(如:神农氏俗称“五谷仙”、八仙中的“吕仙”、道教俗神的“仙公”等),有的属于民间信仰的神祗(如:历史上很有名的岳飞、杨家将、关公还有“王爷公”等),还有本属于佛教而被世俗化了的菩萨(如:观音菩萨)及佛教俗神“清水祖师”等。这些被奉为一方土地的当境神明,长年接受一方善信的香火和顶礼膜拜,司掌着一方生民的生产、生活,庇佑一方平安。这一方善信每年有一天特定日子给这些神明庆寿诞(俗称“佛生日”),还有一次“割香”活动。“割香”的日子各当境神庙不同,但都是在正月初三过后到元宵之间。“割香”的基本内容是众善信用神轿抬着当境神明到外地的神庙去进香。进香的队伍浩浩荡荡,大锣清道,彩旗、凉伞等各种仪仗前呼后拥,簇拥着神轿前行,队伍还穿插着大鼓吹、南音、武术等文艺表演,擂鼓放铳,道士一路作法,甚是壮观。这种“割香”活动,实际上是这些“割据一方”的神明一年一度的“出访”活动,通过到别的神庙去“请火”这种形式进行庙与庙之间的互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英都自古是南安的主要粮仓。一年一度的正月初九“敬天公”和正月“割香”特别隆重,这体现农耕时代农民世代相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虔诚心情。

    道教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人是自然的一部份。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活动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是“逆天”,必定要受到“天”(自然规律)的惩罚。古代农民如此郑重其事地“敬天”和“割香”,表达了农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他们的诉求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每年开春期间的这些活动,成为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去勤奋耕耘搏取更丰硕成果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通过这种活动潜移默化地诫勉下一辈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在生产、生活中遵循自然规律,勿做“逆天”的蠢事。从这方面来看,把“敬天公”和“割香”民俗活动不加分析简单地斥为“迷信”是不妥的。

相关热词搜索:割香 敬天公 过年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