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英都茶叶史话(下)

2014-04-22 13:46:21   来源: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根据1992年出版的《翁山谱志》上册第四卷“山川经济志”记载,至1990年,英都的茶叶种植面积为1194亩,茶叶产量为408担(即40800市斤)。至此,英都茶叶可以说是初具规模了。

    19世纪90年代以后,共和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给厦门特区带动闽南金三角农村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人多地少的英都新兴了制造水暖器材产业,传统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挑战,大部分农民办厂、经商、务工,承袭了几千年漫长农耕历史的英都古镇转型走上“工贸兴镇”之路,“以农为纲”,“以粮为纲”的农业指导方针退出历史舞台,茶叶种植更是无人问津。

    进入20世纪,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提高,茶叶再次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早已被人遗忘的“茶文化”也因为生活水平之提高重新时兴起来。发掘英都茶叶辉煌历史,发挥英都独特地理优势,振兴英都茶叶种植业再度引起英都人重视。2000年以后,先后有霞溪村的洪添发、洪瑞旭,石山村的洪丽红,良山村的洪天配、汪文思,租用集体山地办起私人经营的茶场,目前有霞溪村的宝峰茶场约200亩,格林坊茶场(碧林)200多亩,石山村的石坑茶场200亩,良山村高闾天马山的弘鑫茶场350多亩,十八弯茶场100亩等,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已逾千亩,种植面积恢复到19世纪90年代的种植规模。产量则翻了10倍,据介绍,2013年全镇春秋二季茶叶总产量达4000担。

    与上世纪90年代的茶业不同之处是,现在的英都茶叶从经营体制、栽培技术、制作工艺、营销方式都转型、更新、换代了。

    一、经营体制:个人投资,创建公司,成片开发。天马山茶叶公司(弘鑫茶场),还以该公司负责人洪天配发起注册成立南都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零星种植户95户。

    二、栽培技术:业主精通茶叶种植技术,还聘请农科所专家作技术总监,对土壤测试、施肥配方、病虫害防治、茶树垦复,适时采收都按科学规律办事。

    三、品种优化:根据市场流行趋势,以铁观音为主打品种,淘汰了一些不适合当代人口味的老旧品种,并注意保护老茶树、老品种。

    四、制茶工艺彻底更新换代,全部实现机械化:在不降低手工制茶工艺的产品质量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引进先进制茶工艺,并不断更新,部分工艺逐步采用智能自动化。以往用手工摇青、揉捻,炭火烧锅炒茶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场面现在再也看不到了。

    五、营销模式:按照当代茶叶市场销售模式实行品牌化运作,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如天马山茶叶公司的注册商标“弘鑫”铁观音茶叶,2012年在南安市首届茶王赛中获得“清香型”金奖,2013年又获得“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该公司不但有传统直营实体店,还进军电商领域,进入电子商城平台开店,今年又开发微电商销售。该公司现在已被南安市科技局作为铁观音种植产业化管理项目,立项推广。

    在当今英都茶叶谋求重振昔日雄风的潮流中,还涌现出新的经营模式。民山村洪文宾创办“翁山茶业”公司,到安溪茶叶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创建英都人的茶叶品牌。注册茶叶商标为“翁山品牌”。

    英都茶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积累了厚重的茶叶文化,这是先人留给后代的丰富多彩翁山文化中的璀璨一章。笔者认为,有志于英都茶业的企业家们,必须努力弘扬翁山茶叶文化,让英都茶叶的宝贵文化资源成为振兴英都茶业的推动力。(续完)

2014.4.19

相关热词搜索:英都 茶叶 史话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