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英风凛然警后生
英都垵后巷祠公宫及圣公妈来历
2016-01-25 15:47:56   来源:英都乡讯原创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荣星村凤宫山北麓,英溪南岸,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神庙,这座小庙甚至连个“正规”的庙名都没有,民众俗呼“祠公宫仔”。也没有塑神像,唯在庙墙正中的神龛里供奉一座石雕神主牌,上书:“威灵显赫周壮士圣公妈神位”。该庙所处的位置,地名叫“垵后巷”,面北坐南,傍山临溪,地形狭隘,垵为山之旁,巷为小通道,故名。因而民众都习惯把这里奉祀的“周壮士圣公妈”神灵称为“垵后巷圣公妈”。自明嘉靖至今,四百多年来香火不绝。

IMG_14400110.jpg

    说起这座神庙的来历,必须提到我国东南沿海曾经遭受倭寇侵扰的历史背景。

    我国元朝至元二年(1336),日本发生政变,内战爆发,分裂成南北朝。地方割据势力集结于日本西南部岛屿,频频驾舟劫掠海上商船,入犯中国沿海,拉开了日本海寇(民众称为“倭贼”)骚扰践踏中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史称“倭患”。

    倭寇中有日本的商贾,还有武士将官、无业浪人,他们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抢掠,无恶不作。元朝至元二年(1336)倭寇入患福建省惠安县,抢掠后放火烧毁县衙。次年,再次入患惠安,再烧毁县衙。明朝嘉靖三十年(1557)以后,倭寇最为猖狂。江苏的淮安、松江、苏州、常州,浙江的杭州、嘉兴、宁波,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兴化,广东的潮州都有倭患,气焰十分嚣张,并重心逐渐转移到福建沿海,泉州成为倭患的重灾区。1559年,倭寇围攻泉州,劫掠同安县。1560年,倭寇攻破安溪县,永春县。1561年,倭寇大举来患泉州。1562年,倭寇攻陷兴化府(今莆田市),入城屠杀万余人。1564年倭寇围攻仙游县。

    在嘉靖年间,泉州人民为捍卫家园与倭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就是当时抗倭的著名将领,还有许许多多英勇杀贼的英雄,他们生前默默无闻,壮烈牺牲后也成了无名英雄。垵后巷奉祀的周壮士就是其中之一。

    周壮士抗倭牺牲的事,发生在明嘉靖三十九至四十年(即公元1560至1561年),当时倭寇大举入患泉州,攻破安溪县,南安酷受其害。倭寇进入英都后,屯兵于霞美趴船山(今已被开发成荣星村的河滨小区),经常在夜间四出骚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穷凶极恶。时有周氏兄弟,常年在英都做干鲜海味的小生意,挑担下乡叫卖,以微薄收益度生。他们目睹倭贼横行作恶,义愤填膺。招呼几位勇士,在黑夜时分从垵后巷泅水过河(当时英溪没有桥,雨季时河水上涨,不能踄水过河,只能泅渡),擂鼓为号,偷袭敌营。周氏兄弟与倭寇面对面肉搏战中,身负重伤,出血不停,自觉体力不支,仍抱着大鼓以极其顽强的毅力浮渡回南岸,爬上垵后巷,血尽而亡。次日清晨,人们发现周壮士尸体,就地收埋成坟,并立碑为志。

    为保卫家园,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不管其身份高低,民众永远崇拜。周壮士的事迹,随着岁月推移,历久弥新。许多民众怀着崇敬的心情,远道前来烧香膜拜,寄托景仰之情,于是,热心人士集资在墓前立一个小庙,移墓碑作神主牌立于庙内奉祀,简称为“祠公宫”。祠是奉祀逝去的人的场所,祠公即周壮士。

    周壮士抗倭的故事是发生在英都的真人真事,虽然从明朝、清朝到民国南安县三次修志均未记载,但民众中的口碑代代流传,丰碑自在民心。

    许多民众被周壮士的事迹震撼和感动,远道而来烧香,只为表达对烈士的景仰之情,立庙之初,没有任何迷信成份。然而,英雄的精神是永存的,影响大了,人们把他当做神来奉祀,信众也就多了。1990年英都修编《翁山谱志》时,作者是编委之一,建议为周壮士立传,得到全体编委同意,由我负责调查撰写。文中提到周壮士为兄弟2人,兄名正,弟名发。他们二人都参加了当晚泅水去趴船山偷袭倭贼的战斗,是否两人都牺牲,或者一人泅回垵后巷后牺牲,另一人失踪,或是其他什么情况,都不甚清楚。但从神主牌位所书的字样来看,似乎被称为“周壮士圣公”是单数,是1人。至于“圣妈”,应是周壮士夫人。周氏既然在英都做买卖为生,妻子随夫同在英都居住是必然的,可能是夫人辞世后乡人为之合葬。

F8D7DA7293F3C72A75CCEA7FEAB97142.jpg

    小庙几经修葺。现在的规模,是英都良山村山仔旅居印尼的华侨洪桂林1998年独资重建的。庙额仍沿用民众俗呼的“祠公宫”,庙前石抱柱刻有“一抔黄土埋忠骨,四境黎民祀圣灵”和“浩气长存昭日月,忠魂不泯壮河山”的楹联。

IMG_1336.JPG

    据传说最早的神主牌位是用毛笔写在一块红砖上的,久经沧桑,必然损毁。从现有石雕神主上的“威灵显赫”中的“灵”、“显”都是当代的简化字来看,也可证明此神主牌是后人重刻的,但保留了原来文字内容和书写的式样。

    垵后巷祠公宫虽然名不见经传,却以周壮士英勇抗倭的凛然正气而在一方民众中享受崇高的敬仰。人们一直把这没有巍峨宫墙的“草根”小庙奉为忠烈祠宇,英雄殿堂。只有为民牺牲的人,才配得上在这里享受香火,接受膜拜。当代的一件事也可以佐证这一现象。1949年5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安南同边区游击队汇同安溪游击大队和英都地下武装组织英都武装抗征队三路汇合,武装解放英都。俘获南安县自卫队一个班,武器全数缴获,最突出的战果是缴获国民党政府设在英都的仓库二座,内有储备谷子10万多斤。经请示这些缴获的仓粮一半以廉价出售济民,另一半上缴充作军需。当5万斤廉价谷子向贫民拍卖时,众口感戴共产党是人民救命恩人。缴获这些仓粮的过程非常顺利,是因为地下党组织事前策反仓管员洪庵土(英东村下洋人),保守了秘密,未被转运,故能全部缴获。当年6月,踞守安溪的“保二团”调集兵力对英都解放区疯狂反扑,逮捕地下党领导人家属,烧毁民宅。为共产党开仓献粮的洪庵土也被秘密抓到泉州杀害。噩耗传来,洪庵土的年迈母亲强忍悲痛,把一幅洪庵土的遗像拿到垵后巷的祠公宫里与周壮士的神位摆在一起。这位老大妈认为,他的儿子是为革命事业、为英都人民的利益牺牲的,理应奉为忠烈。此举得到英都父老乡亲的公认。这也足以佐证垵后巷祠公宫在民众心目中的含义和份量。

    岁月推移,香火不断,周壮士的事迹永远不会被忘却。重提当年倭患的历史,旨在警醒后生,在中华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民族如此猖狂、嚣张地侵扰过我们。历史总要向前看,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任何为我国明代屡受倭患的历史开脱或曲解,都是不能容忍的。

   【后记】自参加修编《翁山谱志》撰写《周壮士别传》后,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垵后巷圣公妈由来的较详细的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兑现,20多年来竟有一种负债感压在心头。不久前为拍摄电视片《传奇英都》率队到垵后巷采景,见小庙香火式微,黯然神伤,因而放下案头其他工作,撰写此文。为人民利益而捐躯的周壮士、洪庵土等英烈,不应该被遗忘,他们的精神应该永远受后人钦敬。倭患的那段历史更应该永远铭记。(欢迎熟悉史料或有搜集到相关传说者提供资讯,把本文再补充完善。谢谢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英都 垵后巷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