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泉州冬节民俗杂谈

2015-12-22 09:26:40   来源:英都乡讯原创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冬至(又称冬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传统民俗的重要节日。

    冬至在公历12月22日(或前、后一天)。冬至之际,太阳行至最南端,所以昼最短,夜最长。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民间谚语说“暝长到冬至,日长到夏至”,所谓“冬节暝,夏至日”。天文学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过后,气温持续下降,所以我国古代汉民族有以冬至日开始,数及九九81天,所谓“数九寒冬”的说法,就是从冬至算起,每9天算一个“九”,第三个“九”和第四个“九”最冷,所谓“三九严寒”。一直数到“九九”81天,“九尽”春回。

    民间流传的有关冬至的谚语,实际上都和农业生产有关。如:“冬节在月头,霜寒雪落在年兜;冬节在月尾,霜寒雪落正、二月”(这里说的“月头”、“月尾”指的是农历月份)。还有“干冬节,淡年兜”(冬节这一天晴天,除夕、春节就可能下雨),“冬节前犁金,冬节后犁银”(冬闲土地必须冬耕,冬节前深耕翻犁,接受阳光照射和霜冻,有利于土埌休养并减少来年病虫害)。

    冬节是汉民族传统民俗中重要的节日之一。因为古代的历法曾经以冬至作为岁首的“元旦”,隆重庆祝。改行夏历(又称为农历、阴历)以后,冬至退居次位,冬至就成了“冬节”,又称“亚岁”。所以,现在泉州一带仍有“冬节小年兜”的说法,与古代称为“亚岁”相吻合。

    现在泉南民俗在冬节这一天家家供祖先,有的大宗族开祠堂进行“冬祭”,这些都是古代“亚岁”节日的遗存和延续。因而有了“冬节不回家无祖”的说法。冬节和清明、七月半、除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四次祭祀祖先的节日。

    冬节日祭家先,除了中午“做节”以饭菜上供之外,最重要一项食品就是当日早晨以“冬节圆”供家先。冬节圆是以浸泡透的糯米磨浆,压榨水分后采用手工搓成丸子,然后煮成汤圆。汤圆分咸的、甜的两种。咸的放芹菜、小虾米、山药薯等佐料。甜的也有放金桔、山药薯为佐料的。供完家先和家奉神灵后,冬节圆就是当日的早餐。

    农村传统的风俗,这一天不光是人要吃冬节圆,门神户尉要吃圆(把一颗丸子粘在门上),牲畜马牛也要吃圆(把汤丸掺进饲料中)。这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门神的崇拜和对他们赖以使役的耕畜的爱护。有孩子的家庭,还要以冬节圆供“床母”,祈求“床母”庇佑孩子平安。

142849ejvtfs7sywh755f8.jpg

    冬节时全家围在一起搓丸子是农家的欢乐时光,小孩子还会在大人的指导下,以做糥米菜包的糥米粉团,做一些鸡鸭小猪小狗等动物,和菜包一起蒸熟。这也是古代农民祈求农业丰收的一种文化表现,同时在制作中充满欢乐和童真,可惜这种情景现代已经很少见了。冬节的菜包是咸馅的,馅料主要用芹菜、蒜、萝卜丝等蔬菜加小虾米或鲜海蛎及切成小碎片的三层肉炒制而成。菜包也是冬节的节令食品。泉州城一带还有冬节吃“嫩饼”的风俗。农村较少见。

    在安溪、惠安一些农村,也有冬至日祭墓的习俗。

    总之,冬节是历史悠久的一个重要节日,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其中许多内容现在仍在传承着。(英都乡讯小编声明:本文为作者榕光原创,转载或引用须注明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冬至 民俗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