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辽西商报》专版报道——福建专家来锦州 再访松杏纪功碑

2012-11-14 17:04:51   来源:   

    4月底,记者接到了锦州市泉州商会会长洪再双的电话,说由于本报发表的《锦州寻找松杏纪功碑》一文,引起了福建南安市英都镇洪氏家庙管委会洪承畴学术研究会专家的关注,洪承畴学术研究会秘书长榕光特意从福建来锦州,要看看这块与洪承畴有密切关系的纪功碑。刚下火车,榕光老师就匆匆找到报道组的三位成员,了解纪功碑的情况,他递给记者一篇文章,说:“松杏纪功碑的发现,引发了我的这篇随笔,我希望本文能对人们公允评价洪承畴降清提供一些研究素材。当然,我更希望亲自去看一看这块石碑,凭吊当年曾经在这里进行过一场攸关明清命运决战的辽西古战场。”
    探访纪功碑
    第二天早晨,榕光老师和洪再双会长早早来到了报社,和报道组汇合后,匆匆沿疏港公路向纪功碑所在地驶去。纪功碑位于开发区的华联北方物流院内,碑的四周已经夷为平地,仅留一个约l.7米高的土墩。记者发现榕光老师看见纪功碑时眼前一亮,他仔细围绕纪功碑查看,记下碑的尺寸:碑身高1.65米,宽2.1米,厚0.32米。他还仔细刨开碑座一点点,确定碑座为双层台阶式,净高0.45米。在碑座底部,大家看到了土夯的地基。通过碑座四周的瓦砾,判断当时除碑以外,应该还有碑亭之类的建筑。
    看完碑的全貌,榕光老师记下了碑侧的嘉庆、道光二代皇帝的御诗两首。左侧的是嘉庆皇帝的五言古风诗:(标点符号为榕光老师断句所加,□符号是字迹模糊,待考):
兵集十三万,亲征统八旗。粮空营□□,□□力难支。退进□□□,□□□□□。阐谟烈□□□□碑。嘉□□□仲秋望杏山松山即事御笔。
    右侧为道光皇帝的七言律诗:
    忆昔王师历锦城,十三万众集明兵。文皇二□风云变,胜国千军□不惊。承德承畴终背主,山松山杏尽连营。追维创业诚非易,仰见神□□且□。□□奠杏山松山述事。道光九年岁次已丑季秋御笔。
    考证纪功碑
    为了搜集洪承畴的资料,了解辽西古战场,榕光老师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拜访当地对明清历史有研究的人士,到兴城宁远古城文物管理处考察,到北宁寻找资料,到沈阳囚禁洪承畴的太庙参观。他综合各种资料.最后得出松杏纪功碑基本情况:
    此碑名为“御制述事碑”,亦称纪胜碑、纪功碑。系清嘉庆十年,嘉庆皇帝命盛京一位名叫富俊敬的将军,仿乾隆皇帝立于萨尔浒的“书事碑”(记述努尔哈赤指挥的萨尔浒之战功绩的碑)式而建造的。立碑的地点传为当年洪承畴马失前蹄被俘之处。并建有御碑亭。碑的正面刻汉字,有千言,详述松山杏山战役的史实。背面刻满文。但因“绵石”质软,易风化,加上严重的人为破坏,所刻文字大部份损毁。据记载,1984年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正面汉字“可辨者仅为数句”,背面满文也仅“隐约可见数十字”而已。现在碑的两面均只字无存。仅留边框的线条.有字碑变成了“无字碑”。
    感慨纪功碑
    对于纪功碑现存状况,榕光老师感慨万千。他认为,这座清王朝纪述松锦战役史实洋洋千言的御制碑,因自然及人为原因,变成“无字碑”,已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幸的是尚留有嘉庆、道光二帝的巡幸题刻诗文,仍可佐证洪承畴降清的真实情况,为我们今天公允评价洪承畴,还历史真面目提供佐证,弥足珍贵。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纪功碑进行保护。
    通过与锦州乃至辽西地区的一些专家学者的接触,榕光老师的感慨是:“锦州人评价历史人物不因事废人,也不因人废事。锦州人尊重历史的实事求是态度令人钦佩。锦州很多学者认为,洪承畴最后能审时度势,归顺清廷,对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加速国家统一进程,功劳极大,如果没有洪承畴,清廷的统一史将是另一种说法。“(原载2005年5月21日锦州市《辽西商报》C6版)


 

相关热词搜索:辽西 商报 专版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