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英都镇村名溯源

2014-06-25 16:14:42   来源: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英都镇现有建制村15个。

    英东村:1950年土地改革时实行小乡建制,因地处英都之东部,以地理方位取名“英东乡”。

    民山村:以国民党时期的“民生保”和“荣山保”各取一字命名为“民山乡”。(“民生”是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之一)。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原荣山保隶属部份拆出自建荣星高级农业社。而原民生保隶属部份仍以“民山”为农业社名。

    荣星村:古名“荣山”,俗称荣山境。国民党时期为荣山保。解放后与原民生保合为一个建制乡(民山乡),农业合作化时从民山乡拆出,自建一个高级农业社,命名“荣星”,取“荣山之星”之意。

    霞溪村:以国民党时期的霞坪保和过溪保合并,取霞坪的“霞”字和过溪的“溪”字组合成为“霞溪乡”。

    芸林村:国民党时期为“芸村保”,解放后为芸林乡。考其源是因当时所辖除了原芸村保外,尚有格林坊(又称碧林)自然村,故取“芸村”的“芸”字和“碧林”的“林”字组成。

    龙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始建龙江大队,从“龙顶”和“江垄底”二个自然村名中各取首字组成。

    大新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始建大新大队,从“大仑头”和“新枫”二个自然村名中各取首字组成。

    石山村:解放后建小乡时从“石坑”和“山尾后”二个自然村名中各取首字组成,命名为“石山乡”。

    良山村: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境内有龙尖山,故以“龙山”命名。人民公社化时为“龙山大队”。1984年撤销大队建村,被莫名其妙地改为“良山村”一直沿用至今。

    西峰村:该村历史上有座寺院名为“西峰禅院”,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社时据此命名为西峰高级农业社。

    坪山村:解放后建小乡时由“南坪”和“山后”二个自然村名中各取一字组成“坪山乡”。

    紫山村:该村地名本称“山后”。1984年撤大队建村时从坂头大队拆出,自立紫山村(本拟命名为“山后村”,后因民政部门认为“山后”与别地村名重复,乃以本村村民黄姓的堂号“紫山”加“山后”取其意命名。

    杏塘村:杏塘是个古地名,据传古代村里的池塘边有棵杏树而得名。1982年从坪山大队拆出自建大队时即以“杏塘”命名。

    坂头村:解放时小乡建制为“榜林乡”,考其意有涵盖“坂头”和“仕林”两地地名之意。公社化时为榜林大队。1965年拆出仕林另建“仕林大队”,原榜林大队改名坂头大队沿用至今。坂头是本建制村中的一个自然村名,村内的“坂头水库”是南安重点水利工程,建成于1972年,总库容1100万立方米。

    仕林村:古名吕林,据传古代曾为吕姓聚居地。后来清乾隆年间柯定元中举人被授官职,开该地通过科举进入仕林之先河,“吕林”地名遂被雅化为“仕林”。1959年从榜林大队拆出建仕林大队,“仕林”一直沿用至今。


仕林梯田(洪宗洲摄)

相关热词搜索:英都镇 村名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