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少翰林洪世泽

2013-12-31 09:02:54   来源:   


少翰林洪世泽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洪世泽,字叔时,号艮堂,又号艮圃。洪科捷的长子。幼年时就非常成熟,“静重如成人”。他经常取父亲书架上的书披阅,孜孜不倦。在县学(邑庠)读书时,以作文优异深得督学周力堂(学健)赏识,称他是“异日著作手”,并建议藩臬督抚向朝廷推荐。康熙已未年,朝廷特开“博学鸿词科”,这是一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恩科,不分已仕未仕,均可由内外大臣荐举参加考试。乾隆丁己年(1737),洪世泽以秀才身份被福建巡抚卢焯推荐赴京参加补试博学鸿词(当时全省推荐10人,其中泉州6人)。三月,各省迟荐诸子50余人,补试于体仁阁,乾隆帝主持殿试,赐宴如例。首场试策二篇,第二场试诗、赋、论各一篇。试毕,皇帝钦定江苏万松龄为一等,授翰林院检讨,云南张汉、浙江朱荃、福建洪世泽三人并列为二等、授翰林院庶吉士。俱赐进士出身。因洪世泽名列二等博学鸿词三人之列,故泉州一带有“天下有三博、英都得一博”之称颂。

    乾隆已末年(1739),洪世泽晋翰林院检讨,掌修国史。庚申年(1740)春,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的世泽父洪科捷“急流勇退”,以“双亲年逾八十”为由“告假归养”。出人意外的是洪世泽也一同告归。

    乾隆帝即位之初,即成功地镇压苗民起义,平靖云贵边境。又特开恩科广络人才,访求书籍。然而,对这样一位具有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青年皇帝,洪世泽却一直存有戒心。据传说,乾隆帝十分赏识世泽的才华,常常与他谈古论今,又常常拿一些莫名其妙的难题对他诘难。如有一次乾隆帝指着天上飞的小鸟问道:“这是什么鸟”?世泽说:“此鸟在臣的家乡叫‘七沉鸟’”。乾隆帝说:“既曰七沉鸟,为何适才起飞顿了八次呢?”世泽回答:“本是七顿,他见了君王。自然要加一顿,方为大礼”。又有一次,乾隆手上捧着一只小鸟问世泽:“卿可知朕要把这鸟掐死还是放生呢?”世泽道:“且容臣退后两三步再答”。乾隆准奏。世泽就势退到门槛,一脚在内,一脚在外,答道:“皇上安知臣此时是欲进耶?退耶?”虽然每次诘难都被世泽以睿智应付过去,但世泽总觉得伴君如伴虎。

    世泽告假后,乾隆一再下诏征召。是年冬天,世泽乃偕其弟世润进京,入直武英殿史馆,担任编纂较审《八旗志书》的任务。壬午年(1742)春,祖父母相继逝世,洪世泽“引疾归里”,殡祭祖父母,从此不再任京官。乾隆帝多次下诏催他回京复职,洪世泽都以眼疾为由推辞,帝乃罢。英都民山村现存“待驾桥”旧址,即是当年洪世泽候旨接诏之处。

    乾隆丙寅年(1746),惜士爱才的周力堂升任福建巡抚,聘任洪世泽为福州鳌峰书院山长(主讲并总领院务的官)。周力堂对洪世泽有关学术的著作、语录大力推广,使之传播。洪世泽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尽心尽职,使鳌峰书院学风大振,声誉斐然。四年之后,洪世泽又相继掌教于厦门玉屏书院,南安丰州书院,讲学著述,誉满闽疆。晚年林居英都,仍致力于修县学宫,建始祖祠,对“宗族乡党抚教真挚,敦本还淳”,“终身不改儒慕”。他还编辑《武荣文献存征》,惜未成书而逝,享年80多岁。

    著作有《裴亭诗文集》、《诗经订序》、《春秋订传》等,惜大多散失无考。民国版《南安县志》录有他的《九日山志序》等文2篇,律诗6首,绝诗8首。《丰州集稿》录有他的律诗4首。绝诗3首,赋1篇,跋1篇。《指佞草赋》是他考博学鸿祠科的殿试卷。青年洪世泽才华横溢跃然纸上。该赋词藻华丽,音韵铿锵。赋中“向茅茨而擢秀,迎化日而长舒。挺劲操于圣世,秉贞心以相于。结芳馨于松栋,表丹诚而自输。悦君子以无言,指邪佞而欲诛”等句,一气呵成,荡气回肠。表达了作者对“帝道隆,皇路清,玉衡正,泰阶平”美好境界的讴歌和憧憬。

    洪世泽有题南安县文庙一副长联,文曰:

佳山水面拱一楼潮映金鸡云生紫帽

大文章首开八郡贞元虎榜昭代鸿儒

    虽然南安县文庙早已废圯无从睹其真迹,但这气势磅礴的联文,至今仍然激起人们对古代南安文坛辉煌盛景的自豪之情。   

 

相关热词搜索: 翰林 洪世泽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