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闽南七夕 摘花买轿吃糖粿 瓜果架下说七娘

2012-09-12 16:50:43   来源:   

   【水暖阀门网讯,庄莉报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每当读到这些诗词时,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浮现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晴朗的夜空,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传说在七夕夜,抬头便可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在瓜果架下还可能偷听到两人的脉脉情话呢!
    随着七夕的临近,各种庆祝活动接连而至。那么,在闽南地区,七夕是不是也跟牛郎织女有关呢?它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本期《乐活》,带你了解闽南的七夕习俗。


“七娘妈流目屎”和“客鸟报错喜”

    “在闽南地区,七夕已经从牛郎织女的故事演化为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跟‘七娘妈’的关系比较密切。”民俗专家廖榕光说。
    廖榕光介绍:“在闽南的传说中,‘七娘’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聪慧美丽,而‘妈’则是对女性菩萨的尊称,所以俗称‘七娘妈’。传说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来到民间,与百姓成婚。她思念天上的姐姐,但她们只有每年的七夕才能见面,所以那天就成了她们姐妹团聚的日子。我记得每年七夕那天都会下雨,就算这边没下,对面上头也会下,大家开玩笑说是七娘相见感动得哭了,就是‘七娘妈流目屎’。不过这些都已无处可考了,都是依靠代代相传。”
    关于七夕的来源,闽南还有一种传说。当年天帝盛怒于七仙女与董永成婚,以银河为界,将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后允其每隔七天相会一次,并命喜鹊把这一命令传给他俩。不料喜鹊竟把七天一相会误报为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至今,闽南地区还保留着“客鸟(喜鹊)报错喜”的俗谚。由于所传的是天帝的命令,因此虽被喜鹊报错,仍要将错就错。于是罚喜鹊每年七夕为牛郎织女搭桥。据说,七月初七这一天见不到喜鹊的影子,是因为它们都搭桥去了;七夕过后,喜鹊头部皆秃顶,那是牛郎牵牛过鹊桥时,牛蹄踩踏所致。

儿时的七夕

    “记得小时候每到七夕,家里就会烧很多那种用纸扎的轿子啊什么的,没烧完的就往屋顶上扔,很好玩。还要吃一种甜甜的、糯米做的丸子。”来自英都镇的廖烨高说,印象中,七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要买很多纸扎的轿子、亭子等,轿子里面还有一些很漂亮的“仙女”模型。
    廖榕光表示:“买纸轿、扔纸亭、吃糖粿……这些不仅是南安当地的七夕风俗,也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七夕风俗,泉州就不用说了,厦门也有。我年轻时在厦门待过,记得有一年七夕在海沧,我问当地村民七夕有没有这些风俗,他说有,可见闽南地区普遍有这样的风俗。”
   
敬奉“七娘妈”
   
    自古以来,在闽南地区劳动妇女的心目中,“七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人们视其为妇幼保护神,有小孩的人家常要买七娘妈轿和亭,并准备一些贡品敬奉“七娘妈”。来自乐峰的潘炜坤告诉记者:“每到七夕,家里都会到街上去买,有时是买现成的,有时则会买些彩纸来自己做。”
    “这些纸扎品是先用竹篾扎成形状,然后根据需要黏上不同颜色的彩纸,普普通通的竹篾和彩纸经过工艺师们的巧手,就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以前的都比较朴素,现在的纸扎艺术越来越精巧,纸扎品也日益别致。没有烧完的,少妇们通常会扔到屋顶上,以前屋顶是瓦片砌成的,纸扎品若是丢在瓦片上,则预示该少妇将生男孩,若是丢在瓦缝里,则预示生女孩。当然了,这纯粹是民间的一些说法。”廖榕光说。
    廖榕光告诉记者,在去年七夕到今年七夕这一年内生的儿子,被视为“七娘妈”的义子。到了七夕当天,生了孩子的少妇就要准备麻油、鸡、酒、饭等做成麻油饭来敬奉“七娘妈”,感谢“七娘妈”让她喜得贵子,同时也希望“七娘妈”能保佑义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所谓的“麻油饭”,在有些乡镇被称为“压饭”。
    “印象很深刻的是‘压饭’,就是闷饭,放一点糯米,放点海蛎干,闷熟后用香喷喷的葱头油搅拌均匀,跟小孩满月时做的饭一样,味道好极了。”潘炜坤口中的“压饭”如此美味,让人垂涎欲滴。
   
女孩子的节日
   
    “很小的时候还听姥姥说过,七夕那天被认为是女孩子的节日,要供花供粉敬奉‘七娘妈’。过去有钱的大户人家,会买胭脂来供奉,我童年时见过;没钱的人家,就从家门口的丝瓜花中采下七朵来敬奉。七月又刚好是农忙时节,很多芋头、花生都是刚收成的,人们都会拿去供奉,其实是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廖榕光说。
    “对那时的小孩来说,比较有意思的事,应该是那天一大早就要出门四处摘花吧。要起大早,是因为这一天家家的小孩都会出动摘花;不能前天晚上摘,一来是怕枯萎了不好看,二来也是怕对七娘妈不敬。”回忆起小时候过七夕的情景,潘炜坤记忆犹新。
    “随便摘七种花,每种七朵。看到一种花就很开心,连摘七朵,赶紧告诉一起出来摘花的兄弟姐妹,说我摘到一种了。但如果自家人已经摘过了,就很沮丧,还得再找。然后把摘到的花用线串在一起,烧香的时候扔上屋顶,寓意敬献给天上的七娘妈,有的还会买一些化妆粉,也是孝敬七娘妈的意思。”潘炜坤介绍。
    按照传统习俗,闽南地区七夕敬奉“七娘妈”,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此外,由于人们认为“七娘妈”是七个,因而敬奉的物品数目都与“七”有关,比如七娘轿、七娘亭(内有七个仙娘之像),陈列的果蔬、糖果(煮熟的甜糯米丸)、酒樽、箸子等,一般也以七为数。另外,还有女性专用的生花、熟花、胭脂、花粉、剪刀、红髻绳等。
    闽南地区还有七夕吃糖粿的习俗。所谓的糖粿,其实是把糯米磨成浆,调成面团,然后搓成玻璃珠大小的丸子,放入水中,再加糖煮熟。
    此外,泉州还有悬挂“七娘妈灯”的习俗,这是一种长圆形的灯笼,上面画着七仙女,一般在下面还会挂上一串色彩缤纷的花串。如果当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刚结婚的新媳妇,在农历七月初就开始悬挂灯笼,或是挂在新婚夫妇的新房门口,有早生贵子的祝愿;还有“姑娘乞巧”之说,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个彩箩,准备瓜果7盘,点7根香,用7根针、7根丝线,在月光下比赛穿线,谁穿的线多、穿的速度快,就证明谁的手巧。不过,目前这种风俗已经很少见了。 

相关热词搜索:闽南 七夕 摘花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