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发现英都】洪世佺的诗首现沁水县 原来知府是诗人

2022-10-17 16:19:46   来源:   

作者:榕光


几十年来研究家族文化,最使我景仰的是翁山洪氏这个不平凡的家族,明清两代优秀人才接踵而出,文星璀璨。其中,恒区封君一门,印象特别深刻。传说“封翁”洪士亮做大寿时,子孙有13顶凉伞来拜寿,一时传为佳话。但老封翁却十分低调,一再诫勉子孙认真做官,“尽职报称”。他的儿孙中,有3名进士,17名举人,都是优秀人才,各建其功。

封翁的儿子洪科捷,孙子洪世泽,都是清代名闻泉郡的一代名儒,他们除了毕生致力于振兴文运、教书育人,还都是当时出名的诗人。他们留传下来的诗赋,才华横溢,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洪世泽的堂弟洪世佺,也是进士出身,历官山西芮城知县、临汾知县、汾州府同知、湖北襄阳知府。关于他的事迹,传说他政声很好,勤政爱民。还有就是他退休后山居英都的好家风故事。


微信图片_20221014111211.jpg


我一直认为,洪世佺的伯父科捷,堂兄世泽都有诗作传世,洪世佺应该也有诗词作品。遗憾的是,翻遍《泉州府志》《南安县志》《丰州集稿》等史料都未见收录洪世佺的诗词。我还进一步查阅《皇清文颖》《清诗别裁集》《皇清诗选》三部清诗典籍,也未见他的诗词作品。但我毫不气馁,进一步查阅山西省《芮城县志》,依然一无所获。

自我感觉一直认为,洪世佺与洪科捷、洪世泽同出一门,家学渊源,诗礼传家,岂能没有诗作?!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文友从山西沁水县发现洪世佺的诗,几经辗转到我的手中。喜出望外,8年苦苦不懈追寻,终于有了成果。

计开得到洪世佺的诗《留别沁人四首》,《忠义砦》《马邑城》《王离城》各1首,《端氏城二首》,《沁河》《窦庄夫人城》《榼山大云寺》各1首,合计12首。都是洪世佺在山西省沁水县居留时所作。

但是,洪世佺中进士以后,历官山西省芮城县、临汾县、汾州府同知,最后迁升湖北襄阳知府,并没有在沁水县担任过任何官职。从他的《留别沁人四首》中有“新诗百首自宣骄”之句来看,洪世佺在沁水县写过一百首新诗。“百首”是概数,可能是100多首,而且他自己都觉得很满意。可见,他在沁水县居留的时间应该不会短暂的。

那么问题来了,洪世佺并未在沁水县任官,为什么却在沁水县有较长的居留时间,而且诗作颇丰?连沁水县研究地方史的专家、学者们都觉得一头雾水,疑问重重。

我经过一番查阅史料,分析了洪世佺不在沁水县当官却在沁水县逗留的原因。

行文至此必须先介绍一下清代的科举制度。现代人们普遍认为,中了进士马上就有官当了。事实并非如此。清代对科举取士的职官任用有一套完整的程序规定,除一甲3名进士及第(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立即授官外,二甲以下进士还要经过“朝考”。朝考没有淘汰,根据考试成绩分为三等,综合成绩较好的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较差则分配到各部、院当主事或到地方任知县。

然而,安排到地方任知县的还有个问题,并不是你安排当个七品知县就可以立即上任的,还得等待有那个县的知县职位有缺额。比如,等待哪个县的知县三年届满,或者调动迁升、因病告假、丁优服丧等原因,职位有实缺,才有机会上任。这个程序,是由管人事的吏部负责的。经过朝考的人都是候补人员,等待吏部“铨选”。哪里出现职务开缺,吏部就启动“铨选”程序,这些经过朝考的候补人员应该按规定提供个人简历、进士的名次,以及年龄、籍贯、三代履历,这个类似于现代的“政审”程序,闽南老百姓俗称为“填三代”。“填三代”履历必须如实填写,不实就是“欺君大罪”。吏部经过详细审核后,接着就以“掣签”的方法来决定这些候补人员的排序,吏部再经过仔细验证这些候补人员是否有行为不端或年老多病等。过了这一关,才算走完了吏部铨选的整个过程。如果在京任职,即口头通知何时可以上班。如果到地方任知县,则发给“官凭”(相当于现在的任职介绍信),不过这“官凭”文书并非发给本人,而是转给地方督抚,官员到任后向地方督抚报到,在官凭上签字,缴还吏部。至此,候补人员才算走完了“选官”整个过程。

了解了这些常识,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洪世佺在芮城、临汾等处任官却在沁水县逗留相当长时间的疑问了。

据此,我作了这样的分析,洪世佺凭吏部的“官凭”到山西,本来是安排到沁水县候任知县的,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沁水县的知县并未离职,洪世佺奉命在沁水县候任。这种“候任”是有薪俸补贴的,“莫笑宦囊清似水”一句可以证明。这一候任一呆就是一年多,洪世佺不甘寂寞,游历了沁水县的山山水水,他被沁水县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秀美的山川河岳感染了,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虽未在沁水县任官,却为沁水县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研究沁水县的地方史专家学者,抢救整理了洪世佺在沁水县写作的12首诗,并以未能看到洪世佺在沁水所作的一百多首诗歌之全貌而深感遗憾。

发现了洪世佺的诗,我们才知道:洪世佺不但是一位政绩卓著的清代地方官员,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从他只在沁水呆了一年时间就写有100多首诗歌来分析,他一生走遍了山西芮城县、临汾县、汾州府、湖北襄阳府等地,致仕后又山居英都。而且“新诗百首”一句说明他出仕之前是写有“旧诗”的。据此分析,洪世佺一生所写的诗应在千首以上。我们已经无法设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洪世佺的诗都珠深大海了。

《留别沁人四首》是洪世佺在沁水县候任未果,后来接到任命匆匆离开沁水时所作。“四月因依未寂寥”,说明他离沁水时是农历四月。“山中六月早凉归”“细煮香泉试葛衣”等句说明他在沁水县经历过一个夏天,由此可推断洪世佺在沁水县候任时间至少有一年之久。这段时间,他客居馆驿,领着薄薄的薪俸(“宦囊清似水”),生活却过得很充实。他“闭门觅句”,不断研读先贤经典著作。虽然居住在简陋的馆驿(干部招待所),但并未上任,没有待办的案件,所以有时间去学校讲学授徒(“书声出绛帏”)。他喜欢郊游,在沁水河边,欣赏渔歌唱晚;去山上踏青,观赏四时芳草。就是在这段闲暇的日子,他写下了100多首新诗。他深深地爱上了沁水县,但却无缘担任这里的“父母官”,在陇上农民正忙于收麦的四月天,奉命匆匆离开沁水。野鹿都舍不得他走,含情地随车送别。这四首诗充满了他对沁水县深深挚爱和眷恋之情(“匆匆归向介山行”并不是去那个有座介山的介休县赴任,而是取道经过介山)。

《忠义砦》《马邑城》《王离城》《端氏城二首》等,是一组咏史诗。显然,在这里候任的洪世佺,认真回顾了沁水县古代悲壮的历史,并实地考察古代征战的城寨,咏史怀古,既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表达了他憎恨战争、憎恨残暴的仁爱之心。在忠义砦,他写出“土人耕地拾遗镞,争唱当年杀贼歌”,对当年筑寨沁水奋勇抗金的忠义之士充满敬意。面对马邑城,他用这样的诗句痛斥“虎狼秦”在长平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的残暴行径:“至今天阴时,往往哭冤魂”。虽说秦并吞六国是历史大势所趋,但洪世佺对坑杀降卒这一残暴行为强烈谴责,严励鞭挞。这一组怀古咏史之作,是洪世佺亲自考察实地访问父老后发自肺腑的心声。深沉凝重的诗句,字行中可以窥见洪世佺的仁者之心和爱国之情。

《窦庄夫人城》一诗,洪世佺热情讴歌窦庄面临乱兵逼城时,霍氏夫人力排众议,率领家族众人坚守城堡,众志成城,“夜笳一声贼披靡,”终于打退贼兵的传奇故事。霍氏夫人不愧忠烈名门,她勇敢率众御贼,后人遂以“夫人城”命名窦庄,却遭到有人异议,认为“夫人”二字应指男子大丈夫。而洪世佺说:“是夫是妇古今无,万世具瞻为伦理。”以女性命名一个地方,是与男尊女卑的千古封建伦理相悖的,但洪世佺认为,霍夫人的功劳“万世俱瞻”,这就是伦理!

《沁河》是一首柔美的抒情诗,洪世佺充满感情地讴歌沁河的俊美风光,状物写景,情景交融。“青山破雾,绿杨掠波”,“樵歌与牧唱,沿流上藤藟”等句,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功力,表达了洪世佺对沁水县山川秀美的陶醉。

洪世佺在山西沁水县12首诗作的发现,是翁山洪氏文化的重要发现,突破了封君“一门三进士”1人“无诗”的空白。从诗的风格看,洪科捷、洪世泽父子的律诗、绝诗严谨,而洪世佺则以古风见长,彰显个人风格。从《留别沁人四首》中“新诗百首自宣骄”之句看,洪世佺在沁水县候任期间确实写了一百多首诗歌,而且自己颇为满意。沁水县文史界同仁认为,它是“沁水的一笔文化财富”,因至今未能发现,感到“非常遗憾”。同样,我们也认为,这也是翁山洪氏文化宝库的一份珍贵财富,期待着有一天能够遗珠重现。

2022.10.10.


附:在沁水县发现的洪世佺诗十二首


留别沁人四首

一枝尚许借鹪鹩,四月因依未寂寥。郭外行看流活活,城头坐爱雨潇潇。花明古驿开偏艳,柳岸长堤望更遥。莫笑宦囊清似水,新诗百首自宣骄。

水次弹丸叠嶂围,渔歌樵唱晚依稀。别无旧牍侵尘甑,犹有书声出绛帷。谷口四时芳草在,山中六月早凉归。放衙爱瞰炉烟袅,细煮香泉试葛衣。

谢却忙官有几时,到头仍把昔贤师。闭门觅句陈无已,治箴咏经隽不疑。语燕能教人梦短,啼乌应怪我来迟。今朝又作闲曹去,越石崚嶒是故知。

匆匆归向介山行,回首难胜父母名。似去还留双鹤舞,自春徂夏一囗横。河梁日霁栽花处,陇畔风来打麦声。三宿依违同出昼,随车野鹿也含情。

 

忠义砦

岳公砦上木叶多,山光霜色落回波。土人耕地拾遗镞,争唱当年杀贼歌。

 

马邑城

骅骝已逝波,雉堞亦浮云。何人此考牧,游牝别其群。父老为余言,秦时武安君。呜呼虎狼秦,纵横事并吞。谁为之傅翼,长平坑赵军。至今天阴时,往往哭冤魂。地非华山阳,兹名岂可存。语罢色惆怅,飞鼪鸣古原。

 

王离城

将军击赵时,麾下十万兵。屯此千仞岗,筑此百雉城。远比武安君,气欲吞八溟。重瞳一喑哑,为虏无令名。好还天道在,可但功未成。亦如杜邮剑,偿彼长平坑。矧乃祖非仁,宿将师秦嬴。六国既以夷,名城亦以倾。余殃及离身,岂复逃上刑。此山犹遗臭,沁流洗不清。

 

端氏城二首

此地岂非晋,犹烦尔置君。河山归一掷,茅土竟三分。苦忆椒聊实,难留桐叶分。循环俄顷事,白起亦能君。

 

呜咽东流水,兴亡阅世频。几时曾比面,一旦伍家人。禾黍余残碣,城堙感故尘。翻令编史者,不恨虎狼秦。

 

沁河

东风生春色,流光入河水。我行荦确间,爱此林壑美。青山破雾排,绿杨掠波起。东西野人居,历历无远迩。欲比桃花源,鸡犬长孙子。樵歌与牧唱,沿流上藤藟。何处一声钟,逌然涤心耳。望望榼山门,河西白云里。

 

窦庄夫人城

死忠者臣死孝子,夫君已为封疆死。夫人岂是偷生者,老翁白发儿毁齿。天中夜半欃枪明,沁河东西皆戟垒。尽散黄金作刍粮,捐钗解佩如脱屐。刊山筑砦保乡间,千人万人齐下杵。谁言兵气恐不扬,夜笳一声贼披靡。春风春草年年绿,雉堞岿然通德里。娘子军与妇人城,世俗评量徒尔尔。是夫是妇古今无,万世具瞻为伦理。

 

 

榼山大云寺

寺门芳草碧萋萋,兴到登临万象低。野色遥连山上下,人家多住水东西。疏林月出僧初定,古洞云生客转迷。蜡屐年来余几两,凭虚尚欲蹑丹梯。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