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文史小品】乡约正和乡饮宾

2020-09-10 16:33:23   来源:   

作者:榕光

最近,民山村和英东村的乡亲在修葺“瑱官祖祠”时,查阅家谱,发现洪士瑱生前曾任“乡约正”,荣膺“乡饮大宾”称号。

洪士瑱,字伯珪,号复礼。翁山洪氏西轩二房第十世,生于明朝崇祯辛巳年(1641),卒于清朝康熙丙申年(1716),享寿76岁。他一生以耐心调解乡民纠纷,促进乡里团结和睦而广泛受到乡民爱戴和尊敬。康熙三十二年,南安知县李延基素仰洪士瑱大公无私,在乡闾中有很高的威望,举洪士瑱为乡约正。洪士瑱果然不负所望,竭力调解民事纠纷,连续13年乡中无讼事(即没有各种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乡风淳朴社会和谐。康熙四十五年,李延基升迁四川省绵州知州,为表彰洪士瑱的贡献,李延基在离任时赠匾洪士瑱“一乡善士”。

康熙四十七年,继任的南安知县李承祖把洪士瑱的事迹报奏朝廷,赐“乡饮大宾”,李承祖特赠洪士瑱“硕德耆英”匾额一方,赞颂他高尚的德行。

家谱中关于洪士瑱生平的这些记载,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大家在对先辈景仰的同时,更想了解“乡约正”和“乡饮大宾”是官名还是荣誉称号。

那么,这“乡约正”和“乡饮大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乡约正”是一个官名。创设于明朝,清朝沿袭之。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政权,在基层设“乡约正”一职,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圣谕”(中央颁布的政策),倡议和制订乡规民约,调解纠纷,减少讼事,以达到和睦宗族、淳正民风的目的。这是一个没有薪俸的官职,主要由以下3方面的人才来充任:一是中了科举而未出仕的人如秀才、监生、举人;二是做官而致仕(退休)的官员;三是无官职无功名的乡里长老。这个职位虽然没有薪俸,但地位荣耀。已中科举而未出仕的人,通过担任乡约正,可以锻炼理政的本领和办事能力。致仕的官员因具有较高的威望,受群众拥戴,大都乐意担任。至于无官职无功名的“白身”人士担任乡约正,则必须是德高望重在乡里具有很高威望的长者才有可能会被举任,是一种荣耀。

“乡饮大宾”(又称“乡饮宾”)不是官职,是一种荣誉称号。“乡饮”酒礼历史悠久,始于周代,最初只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是乡里举行的敬老尊贤的一种仪式。至清代,变成官方举办的一种荣誉表彰仪式。每年由各州县寻访遴选年龄高的治家有方、内睦宗族、外和乡里、义举社会、威望崇高的人推荐为“乡饮大宾”,造册报朝廷批准,是一种钦赐的荣誉。县府每年从财政支出十两官银用于举办“乡饮大宾”活动,以弘扬其风节,彰显社会和谐,其声势犹如皇宫举办千叟宴一般隆重。时间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县府黎明时节便杀猪宰羊,在明礼堂置办丰盛的酒宴。届时,乡饮大宾按通知的时辰准时到会,县令率僚属人员提前到礼堂门外相迎,对前来赴宴的大宾们行三揖三让礼,入礼堂内升堂后再行拜礼,然后入座。筵席间,县令等官轮番向被邀请来的大宾们敬酒,荣耀一时。这种习俗,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表彰先进,弘扬美德的促进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910142250.jpg

▲在四川省发现的清代乡饮宾执照(相当于现代的荣誉证书)

微信图片_202009101422501.jpg

▲明代的乡饮宴情景

【特别提示: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