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都乡讯网原创,作者:榕光】洪福兴(1917- 2010),南安市英都镇民山村二房二人。童年时在家乡翁山学校读书,16岁出洋到印尼加拉旺在父亲洪维清的店中助理商务。后独自经营副食品加工。1941年送其父回国。翌年日寇南侵,洪福兴即移居吧城(雅加达)经营五金生意。日本投降后,1948年与洪国厦合资经营布匹生意。1952年与乡亲洪恭秧、洪维庭、洪国厦合营“瑞裕有限公司”,经销布匹批发。1956年独资创建“瑞成公司”,后又成立“芝罗沙利有限公司”,经营化工原料及纺织品贸易。1973年创建“东洋纺织绣花厂”。多年精心经营,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拥有一千多名工人的纺织大企业。其产品除出售印尼各地外,还销往东南亚各国。
洪福兴虽早年离乡背井,漂泊异国,艰辛创业。但他不忘先祖遗训,情系故土,在事业有成之后,对家乡经济建设及公益事业鼎力资助。1953年与乡亲合资在英都兴建“南光水电站”,是解放以后南安乡镇第一座私营水力发电站。1955年积极参加捐建英都医院门诊部。为了丰富家乡农民的文化生活,他在1959年投资建设英都影剧院。1973年捐资支持民山村农村供电电线杆设备及安装经费。1980年积极参与捐资建设民山村东庄溪电力灌溉站。1985年带头筹募资金新建英都中心小学三层教学楼——“国兴楼”一幢,其中他捐建教室3间。1989年他带头捐资14万港元与印尼侨亲11人合建南安三中教学楼——“印华楼”一幢,教室28间。1991年捐献5万港币,与侨亲合资重建闽南古刹“云从古室”。1990年捐资人民币2万5千元作为《翁山谱志》印刷经费。1991年又独资人民币38万元,新建英都中心小学三层教学楼——“福兴楼”一幢,教室15间。近50年间他身居异国,心连桑梓。家乡的文化、教育、卫生、电力、水利、交通各项建设事业,处处有他的奉献。

洪福兴捐建的福兴楼
2008年6月,年逾九旬的洪福兴率领他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一行10多人专程进行一次故乡之旅,足迹遍及南安三中、英都中心小学、英都卫生院、云从古室、英都影剧院、东庄桥等所有他捐资或参建的项目,教育儿孙们不忘祖国,热爱祖籍家乡,殷切期望儿孙们接棒,继续为桑梓奉献。
洪福兴、李树伉俪先后于2010年12月25日和2011年6月7日在雅加达逝世。2011年6月11日,英都侨联会、英都中心小学、民山村村民委员会联合举行“洪福兴、李树伉俪追思会”,缅怀他们的业绩和精神。追思会的挽联写着:
播仁惠福兴伟业,
载桃种李树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