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今宵七夕话“糖粿”

2019-08-07 17:03:46   来源:   

作者:榕光

闽南人做七夕节供“七娘妈”,除了花、粉、瓜、果之外,最常见的一项供品就是“糖粿”。

“粿”是闽南语中特有的字,指用粮食为原料加工做成的熟食品,如“甜粿”“菜粿”“庚仔粿”等等都是。“糖粿”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浆,盛于袋子,经压榨挤掉水份之后用手搓成丸状,然后又用手指在上面轻轻摁个凹,成扁圆形,最后放进加入葱头油花的水中加糖煮熟即成。“糖粿”是闽南家喻户晓的民间美食。前几年我看了许多电视节目里时兴的什么“舌尖上的××”,好像就没有提到过闽南的糖粿。大概学院派的专家们对闽南原生态的民间美味不甚了解吧。

七夕节的“糖粿”和冬至的“冬节圆”(也有写成“冬节丸”)其实都是用糯米做的,品质是一样的。要说有区别的话,“糖粿”搓成后在上面轻轻地摁了个凹,成为扁圆形,中间还有个类似酒窝的凹。“冬节圆”就没有这个酒窝,是圆形的。还有区别是,“糖粿”一定是煮成甜的,“冬至丸”就不一定,加糖煮成甜的,叫“甜丸”,也可以煮成咸的,叫“咸丸”。“咸丸”可加小虾米、山药薯等佐料。

1470642681121259.jpg

闽南人常说,冬至搓丸,七夕搓糖粿。至于七夕节为什么要供糖粿,却没人说得清楚。有一种解释是,七夕节天上“七娘妈”相见,泪雨纷飞,糖粿中间有个凹,是用以盛七娘妈眼泪的。虽属附会之谈,却也是挺有趣的。

1470642689231758.jpg

话说回来,既然有“糖粿”和“冬节圆”之分,制作上肯定是有些区别的。七夕节的糖粿有个凹,个头较大。冬节的甜丸仔个头较小。糖粿不但见之于七夕节,还常见于传统的婚宴、“佛生日”宴席上。而甜丸也不仅是冬至节的“专利”,还常常见于婚嫁的“上头”礼仪上,不过做得更精致,小小巧巧的丸仔,煞是好看。(至于元宵节的丸仔,虽然也是糯米做的,也是甜的,但它是有馅的,叫“汤圆”,也叫“上元丸”)。

我总觉得,“舌尖上的中国”也好,“舌尖上的泉州”也好,没有“糖粿”一章,确是遗憾的。

今天又是七夕节,您吃了“糖粿”吗?

【特别声明: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