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昭惠庙“拔拔灯”独具文化内含的灯俗

2014-01-21 10:10:50   来源:英都乡讯原创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元宵节游灯、赏灯,是汉民族传统的民俗。但英都昭惠庙的游灯活动却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称之为“迎灯”。又因其方式特殊,形象地俗称为“拔拔灯”。探究其原因,原来这一民俗的形成和丰州九日山延福寺昭惠庙渊源悠久的祈风送舶活动有关。

    宋代,泉州是世界大贸易港。尤其是建炎南渡南宋偏安以后,北方战乱频仍,促进了以泉州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地方官署为了表示对海外客商的重视关怀,每逢船舶往返季节就由泉州郡守和市舶司官员,率领僚属到九日山延福寺昭惠庙,举行隆重的祈风典礼。昭惠庙所奉祀的神灵因而被尊为海神而盛极一时。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开创了宋代泉州地区经济繁荣的新局面。泉郡各沿海港口、内河驿渡码头纷纷立庙,如洛阳、安海等地都从九日山分灵建昭惠庙。英都昭惠庙也在宋淳佑年间建立。明代以后,泉州港逐渐萧条,九日山昭惠庙的海神地位被湄洲妈祖庙取代。而英都昭惠庙香火却持续不衰。人们对昭惠庙神灵的顶礼膜拜,也在民俗庙会活动中体现出来。九日山延福寿昭惠庙祈风送舶仪式是祈求顺风驱动船舶,而英都属内河运输,英溪水九曲十八弯,只能用驳船航运。逆水行舟时需拉纤,俗称“拔船”。昭惠庙每年一度的闹春游灯活动,就产生了劳动群众把逆水行舟拉纤和喜庆迎灯活动结合起来的民俗游乐形式。游灯者在一条粗大的长缆绳上悬挂数十盏甚至一百多盏灯笼,称为“一阵”。选择一名体形膘悍的男子为首,肩负大绳首端作拉纤状弓身前行,后面数十人紧扶灯绳呼喊着快步紧跟,生动地再现当年英溪船夫拉纤时逆水行舟艰难拼搏的壮观场面。各“阵”之间还穿插“大鼓吹”、“车鼓舞”、“花鼓唱”、南音弦管乐队等。游灯队伍所到之处,家家在门口燃放焰火、鞭炮迎灯,气氛十分热烈。

    这一活动已历七百多年,至今又赋予时代色彩,灯“阵”愈来愈长,灯笼愈来愈华丽,有的灯阵还统一着装,显现改革开放时期英都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200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英都拔拔灯”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国务院公布“南安英都拔拔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归类于“民俗、灯会”,为我国9大灯会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昭惠 独具 文化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