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网消息】网上搜索到一个名叫“历史课堂的光辉”的微信公众号,上有一篇评价洪承畴的短文。转载如下:
洪承畴本是明王朝的重臣,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官至三边总督、蓟辽总督。但在松锦战争中,洪承畴受明兵部尚书陈新甲掣肘,不能实现自个的战略思路,加上那时明王朝已非常糜烂,崇祯帝也不能给洪承畴以支持,导致松锦战争失利,他自个也被清军所俘。
经过清最高统治者皇太极的劝降,洪承畴审时度势,最终屈服了清朝。他为清朝一统我国出谋划策,参加清廷中央佐理机务,在招安江南、防止江南大众水深火热方面,起了首要的作用。他劝降郑芝龙,使清军得以顺畅进军福建,被誉为“开清首功”。
洪承畴一直遭到谴责,是因为有些论者受大汉族主义的影响,总把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视为胡、夷、异族,一旦由他们入主中原,就说我国是亡国。加上清军入关实施过民族压迫的方针,增加了满汉的敌对。这就是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清代明,导致汉族大众、特别是士大夫阶级无穷不满的要素。可以说,汉族人的反满情绪从清初到清末从来没有间断过。
从清初士人黄宗羲、王夫之等的反清心情到天地会等反清组织的创建,连续了二百多年。从清中叶直到晚清,不论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还是辛亥革命,最初都是打着反满旗帜。而在这绵长的年月里,洪承畴始终是反清势力首要进犯的目标。他们一方面对洪承畴在清初的发挥的作用加以提高,如有些论者就以为洪承畴是清朝成功的决定要素,假如没有洪承畴,清朝就站不住脚,明朝就不会消亡,把以清代明彻底看成是洪承畴的个人要素形成的成果。而提高的意图是为了加剧洪承畴的“汉奸”罪名。另一方面,因为反清复明的力量中,士人起了首要效果,因而很多前史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经过小说、笔记,以及戏曲,大举征伐洪承畴,直到当代一些文学作品中描写叛徒、奸细时,还以洪某畴为名,暗射洪承畴。这样一来,洪承畴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汉奸”,背负着万世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