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诗文选萃】洪天平:剃头往事

2024-03-11 13:50:03   来源:   

作者:洪天平

微信图片_20240311135248.jpg

“二月二剃龙头”,转眼已至农历二月二,在儿时的记忆里,剃头算是普通百姓的一件“头顶大事”。

那时,论开支,一天三餐的稀饭就盐萝卜干是一定要吃的,不吃哪来力气干活,而且干的是粗活重活。一件衣服,补丁叠补丁,大的孩子穿过小的孩子穿,可以对付好几年。余下的再没有什么可奢侈的了,唯有一月一次或两月一次的剃头钱是必须花的,“龙抬头”的日子尤为重要。

这里的剃头行当没有北方的“一头热”,剃头师傅往往只是手提一个小巧的篮子,竹子或藤条编的,还算精致。篮子里一般放有两把推子,其中一把单推一把手摇双推,还有剪子、毛刷、剃须刀什么的。

剃一次头,小孩四五分钱不等,大人七八分钱皆可,最多也就一角钱。但这样的消费已经不低了,一个工分才值几分钱,不掰着过日子哪行。夏天凉水,冬天热水,还有肥皂自备,毛巾若是嫌脏就自己拿。剃头也有包月包年的,还有拿粮食抵的,叫“剃谷头”,这样能享受“打折”的优惠。

男人剃头时可是一种境界,最少能静下片刻不想生计之烦,不受劳作之苦,还能眯着眼睛享受掏耳朵、剪鼻毛、刮胡子的闲趣,这时的男人才更像男人。剃头师傅一边轻刀慢剪,一边神侃海聊,因为走乡串户知道得多,所以剃头师傅人缘极好。

女人剪头发时喜欢拿个大大的镜子对着,边剪边与师傅交流。那时多是青春型的,剪完后把头甩一甩摇一摇,显得精干利索。女人拉家带小琐事一身,理短而已,理完就走,清清瘦瘦的日子,她们实在是恋不起那“三千烦恼丝”的。

我还记得,剃头师傅个个心灵手巧,虽然干的不是很重的力气活,但也是个脑力活。因为要依每个人头型变化理出一个像样的头来,中分的、偏分的、短竖的、刮光的。还有别小瞧刮光头,最难侍候了,一个锃光瓦亮的光头,起码要多费一倍的工夫。剃头师傅操弄着刀剪时没有重复,每天都是即兴发挥,每次都是现场表演。干这一行腿脚可以将就,一双手是要健全的,这也是为什么那时候的剃头师傅跛脚的多的缘故吧。

那个年代也有时尚。男青年盛行“鲁迅头”,女青年喜欢“江姐妆”,配上男女一致的青灰色衣服,显得精神抖擞,这说明困难时期的人们也是有朝气的,人活一口气,不然如何生存下去。对了,坊间有关剃头的事还有许多谚语,比如“一个剃头一个扳耳”喻多此一举;“剃头剃一半”喻有头无尾;“鬼剃头”喻没有章法……

人生苦短,几十年转眼即逝,剃头的事已经今非昔比。如今最俗的也叫发屋或发廊,推而广之其美称琳琅满目——发艺中心、美发沙龙、发型世界、创意名剪……韩式日式泰式应有尽有。

“头顶大事”嘛,说得洋一些叫得响一点,无妨。

(本文载3月11日《泉州晚报》)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