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诗文选萃】洪天平:肥皂和蜡烛

2023-06-05 11:20:49   来源:   

洪天平


肥皂和蜡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无论从广义的奉献层面抑或狭义的待遇角度,肥皂和蜡烛都应该归于一类。

肥皂一生与污渍为伴,始终为洗刷别人的脏点而默默付出。蜡烛从来都在释放光明,为照亮他人不惜燃烧自己。

然而在世人(或称世俗)眼里,肥皂和蜡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仆人一个是天使,一个是凡夫一个是大侠,就如那莲和藕,上是天堂下为地狱。若说命运的尺子是公平的,能有谁信?


1.webp.jpg


自古以来,蜡烛就与老师、园丁粘在一起而令其身价何止百倍千倍。因为有它在的时候就有光明,趋光的本能使得众生对蜡烛肃然起敬,就连飞蛾也愿意奋不顾身扑到它的怀抱。

肥皂,也有人叫它胰子,反正名字就有点不太阳刚。只见它一天到晚卧在池沿缸边,一直与潮湿为伍,只知道逆来顺受,从无半句怨言。有人来了见了它才想起它的存在,拿它洗衣擦身。放回原处的肥皂一身湿漉漉黏糊糊,而且去皮掉肉瘦了一圈,却满心喜悦目送人们爽身洁面拂衣而去。

是的,对于蜡烛,无论我们如何赞美都不为过,它是品质的化身,它是师德的写意,它是希望的灯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精神”永远是校园杏坛乃至社稷百姓一把长明的火炬。

同样是为他人付出,同样是以毁灭自己而成全别人,比起蜡烛,憨相十足的肥皂就显得委屈许多。自古以来没听过有任何诗词歌赋为肥皂说过一句好话,哪怕是出于施舍和安抚的片言只语。倒是有诸如“肥皂泡”“肥皂剧”种种,甚至无端衍生出稀奇古怪的澡堂“捡肥皂”云云,对无辜的肥皂一贬再贬。其实世上最寒心的并非不知恩不感恩,而是莫名其妙地遗忘恩泽甚至以怨报德,实在有点不问“青红皂白”而匪夷所思了。也就难怪了,你看那一开始有棱有角有模有样的一方肥皂,到了最后都被折腾得扁不邋遢,直至化脂成浆随污水渗入下水道了事。

人们礼赞蜡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蜡烛的火苗闪烁着人性和智慧的光芒,它流着眼泪无声诠释着慷慨赴死的真理和意义。只是人们也总是习惯于选择性地作出选择,仰上易而俯下难。岂知那昼夜守在浴室斗间里的小小肥皂也是充满情怀的,它很容易满足,一旦主人在它面前无拘无束宽衣解带后又拿它在身上搓揉滑动时,它会激动到几乎窒息,这何止坦诚相见,简直是赤裸以对。可怜的肥皂哪里晓得,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人们每天必须的“规定动作”,属于无表情行为,尽管亲至胴体肌肤,与坦诚并无任何瓜葛。如此说来,寂寞的肥皂面对这样的冷漠,连单相思都是多余的了。

有一则笑话,说是街坊有一大号唤作“华虎”之人,寂寞时别出心裁,嫌弃“华”字下面的“十”单调小气,硬是把它拱到上面,而且擅加一竖变为“二十”,成了“花”字,自诩“花猫”,说是猫比虎灵气,上房爬树登高越顶无所不能。岂知此后时运一直下滑,人家笑称,你原来的“十”如立架牢牢撑着,现在的“二十”似两根稻草,不被大风刮倒才怪。人啊,还是心地踏实一点的好,不能为了恭维“蜡烛”而不惜埋汰“肥皂”;还有同是一个人,有权有位时,有的人争着攀附,手脚不及便接上竹竿,需要几节就几节,心想如此甚好,哪天不用了,把多余的竹竿甩掉便是。上帝造人时把头上的五官都设计成略微向下倾斜,还拿睫毛、鼻翼、耳廓、嘴唇遮着,就是怕有人没事总爱仰头,那样下雨时漏水又遭鸟儿拉屎。只可惜,到了如今趋炎附势者还是不乏其身影。

只有不求回报,才能活得纯粹。其实蜡烛自己并无沽名钓誉之心,一心准备泪干而休成灰作罢的它,虚荣何需,功利何求。尽管誉美之声多到耳中生茧,尽管有人为了证明自己虔诚和正确的唯一,总是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素心的蜡烛也只等闲视之。至于无人喝彩的肥皂,想来此生必定与“无名英雄”“洁净使者”无缘,即使面对有人“娶了媳妇打媒人”,即使人们愿意坚持“薄其颜面而非其魂”,那它便只有选择自我陶醉,就如李白的诗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对于肥皂,这算是大巧藏拙,也是最后的尊严了。

肥皂,蜡烛,同命不同遇,同运不同誉。悲哉幸哉,各领春秋。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