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发现英都】南庄桥稽古

2022-10-24 13:41:22   来源:   

作者:廖榕光

提起古石桥,在南安市英都镇随处一问,必定首提“竹仔林桥”,几乎家喻户晓。若说在英都还另外有一座石桥,建造时间甚至比竹仔林桥要早将近一百年,则大多数人都感到诧异,甚至连居住在该石桥所在地龙江村的年轻人都极少人知道。

这座被人遗忘的古桥,就是位于英都镇龙江村桥头自然村的“南庄垟石桥”,现在通称为“南庄桥”。

1 (1).jpg

桥头自然村和宫边自然村隔着一条小溪,遥遥相望。小溪名叫“南庄溪”现在则被称为“龙江溪”。溪滨两岸的良田,名为“南庄垟”。

如果认为是因为“宫边”和“桥头”两个自然村的交通需要,而建造这座石桥,你就错了。在古代没有任何建筑机械的情况下,建造这座石桥,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区区两个自然村几十户村民是无力建造的。

我之发现南庄桥,缘于古迹岩的重建。

2001年,有位出家僧人想到英都复建古迹岩,曾向有关部门和乡里人士了解古迹岩的历史。当时在南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李辉良先生,曾邀我同上古迹岩遗址踏勘,归程路过龙江村,有村民与我打招呼,并热情地介绍说,本地有一座古石桥,无人重视,是不是值得调查、宣传一下。我一听非常高兴,立即邀李辉良先生一道,在那位热心的村民的带领下,到实地考察。

这是一座单孔的石墩石梁桥,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南庄溪上,花岗岩石墩、石梁。石墩砌筑得非常牢固,石梁由3条大石板组成。李辉良随身带有卷尺,于是我们认真丈量,桥全长5.65米,宽1.45米,3条石板中最长的一条有4.65米,厚度为0.36米至0.47米不等。3条石板中间的一条经880多年行人踩踏,呈光滑面貌。左右两旁各一条石板则保留了经过“錾子”粗雕的原始状态,并雕刻有建造缘起与时间的记事文字,左边一条石板上文曰:

都□首住三峰赐紫密宗大师守闲题

右边一条石板上的文曰:

募缘刱造石桥一所绍兴八年戊午十月  日

当时我们俩的手机都没有照像功能,且没有随身携带照像机,无法拍照存档,只好把桥板上雕刻的文字抄写在纸上。

1 (4).jpg

从题刻二行字的内容看,这是一位佛教僧人题字的。他的法号叫 “守闲”。这位守闲大师品级很高,"首住三峰”,三峰寺在福建省寿宁县,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年)。“赐紫”是赐紫金鱼袋的省称。唐制,三品以上官员的公服是紫色,宋沿唐制。准许穿着紫色官服的官员就称“赐紫”。为了表示尊崇佛教,朝廷对高僧大德也赐紫色袈裟和金鱼袋。这位守闲大师是享受朝廷赐予紫色袈裟的,故自称“赐紫”,可见是位品级很高的僧人。密宗是大乘佛教的一套理论系统。这座桥由密宗教派的“赐紫”大师来题字,彰显地位不凡。至于建这座桥的费用,是否守闲大师亲自募集,我们不得而知,但也可以认为,这座桥应该是他倡议募集善款建造的。

文中的“刱”字,是个古字,我查了《康熙字典》,他的读音如“创”,是“造”的意思。“刱造”一词,意思就是建造。

这两行石刻文字非常珍贵,留下了这座建设的缘起和准确时间。据此可以认定,这座石桥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恰恰与很有名的“五里桥”(安平桥)同年建造,比竹仔林石桥的始建时间整整早了94年。

2022年10月21日,我邀约龙江村党总支书记洪国进,还有该村二位村主干,重新考察了南庄桥的现状。只见现在称为“龙江溪”的南庄溪经过几次整治加固,溪岸用石方和混凝土砌筑,防洪能力提高了。因在整治工程中河道“截弯取直”,南庄古桥已成为溪边的遗物了,桥的东北端已被泥沙覆盖,长满杂草。前来帮忙的村民洪有源,用柴刀、锄头把泥土清掉,才现出全貌。遗憾的是,3条石板现在只剩2板,刻有守闲法师题字的那条石板,据洪有源介绍,是在一次清理河道时被挖掘机挖断了,残件不知去向。

1 (5).jpg

听此介绍,我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所幸当时我和李辉良先生把石桥上的刻字抄了起来,并报告市文管会。否则,赐三品紫色袈裟的守闲法师题字的史实,今天就无从知晓了。

1 (3).jpg

近几十年来,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许多工程中,不经意地毁坏了多少有价值的文物构件呀!洪国进书记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把这座有880多年历史的古桥切实保护起来。至于那条被挖掘机挖断的石桥板,也将努力寻觅争取归还原位。

1 (2).jpg

记得2002年复建古迹岩时,在岩址废墟发掘出断首石佛一尊,该石佛背部刻有“咸淳乙丑”字样,咸淳是南宋度宗的年号,乙丑年为公元1265年。当时据此认为这是古迹岩的建岩时间。随着南庄桥的发现,我认为,古迹岩的建造时间,应该早于咸淳乙丑年。通过守闲法师的题字,我们可以认为,在南庄桥建造之前,古迹岩已经建成,且有四方僧人云游前来交流,苦于一条南庄溪阻隔,如遇汛期暴雨,发源于天尊山的山洪奔腾而下,舟楫难渡。来古迹岩挂锡的守闲法师基于此而发起募捐,建造了这座古桥,以利僧众及广大善信。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了解这座石桥的建造经历了多久时间、耗费了多少银两了。望着那重量达3—4吨的花岗岩石梁,当年建桥的劳动者,是如何从山上开采、用何种方法运输到此,都不得而知,顿生无限敬佩之情。

研究南庄桥的建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发,古迹岩的建造时间,是早于“咸淳乙丑”的。

南庄桥,默默地守望着南庄垟田野,是英都镇的又一处古迹,是研究龙江村史及古迹岩历史的文物。

2022.10.21

【特别声明: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