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湖岩与洪龙章的传奇故事之二:闯荡厦门岛
作者:廖榕光
洪龙章是个说干就干的少年家,下了决心,就立即将自家地里收成的花生煮过盐水,晒干,收拾停当,到山上石洞里拜别祖师公,烧香跪拜,恭恭敬敬取了香灰用一块小红布包好,挑起几十斤咸水花生,只身闯厦门去了。
(宝湖岩奉祀的菩提祖师佛像)
他听说有个“挑同安担”的小贩经常往返于同安与英山之间,肩挑贩卖两地土产,挣些薄利。龙章就央求他带他同行去厦门,那贩夫看他小小年纪十分可怜,答应带他同行。走到了同安县潘塗乡,小贩说道:“我只到这里买海产干味。你要去厦门,可沿此海边大道直行,到了集美过渡就是厦门了。去陌生地要勤问路。俗话说,路在嘴上啊”!洪龙章再三道谢,辞别了那小贩,迳直往集美前行。到了集美,果然有码头,就乘渡船到了厦门。
(清末,往返于厦门—集美的木帆船)
渡船上碰到一个好心人,问龙章道你挑的什么东西,去厦门干啥啊?洪龙章告诉他,本人来自泉州府南安县,有自产熟花生,想到厦门卖钱,不知道应该去什么地方合适。那人告诉他,厦门人流最多的地方是大轮船的码头,熟花生是零食,在那里肯定有生意。洪龙章大喜,下了轮渡顾不得吃饭,立即问路赶到大码头,果然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当晚在码头随便睡了一宿,天亮就在码头找个地方把两个竹箩筐摆起小摊叫卖“咸水土豆(花生)”。
洪龙章虽说初次做生意,却很有本事。他用竹篾条扎成几个圆形小箍,在箍里放满花生,一箍花生卖5个铜钱,大家看这小伙子做生意实在,都来买他的花生。洪龙章嘴巴勤快,打听到集美附近的灌口镇农民有花生卖。自己带去的花生卖完了,就到灌口镇收购,再来厦门码头卖。
洪龙章听说,这码头的轮船最远的航线是上海。于是他壮壮胆,想去上海闯闯。便准备了200多斤熟花生,登上去上海的轮船。有了在厦门做生意的经历,胆子大了,到了那个完全陌生的大都会,他一点也不慌张。找到了一条最繁华的大街,就开始摆摊做生意了。
上海毕竟不同厦门,商铺店面大,气势也豪华。在人家店门口摆摊,有的店主就不高兴,撵他走。也是他好运,有个好心的店主见他摆摊被撵,无处栖身,就叫他来自己的店口摆摊。说也奇怪,洪龙章在他这位老板门口做生意,不但没给他带来什么影响和麻烦,反而使他的生意更好。这在洪龙章本人是没有觉察到的,他只觉得自己老是在这位老板店口做生意,多多少少对人家会有些影响,不好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就挪个地方去摆摊。这样一来,那位老板的生意也萧条了。老板心想,那个卖熟花生的南方小贩,无疑是个贵人,他在我店门外摆摊,我的生意就兴旺,他一走我的生意反而不好了。赶快去找到洪龙章,请他还是来自己店门口做生意。果然洪龙章一来,生意又好起来了。
老板发现洪龙章做人很诚实,又勤快,便和他聊起了身世。洪龙章也不隐瞒,把自己家庭情况如实相告。老板说道:“既如此,你也不必再做小买卖了,干脆到我店里当伙计,帮我打理生意,我自不会亏待你”。洪龙章大喜过望,就成了这家店铺的雇员。进店以后,洪龙章认真守职,老板的生意也更加兴旺。
老板寻思,这洪龙章不是一般人,显然是一位“贵人”,好运随身,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好运,千万不能让他走了。就对洪龙章说,你来我店里已经三年了,帮我做了很多事,我决定把店铺的股份拨出四分之一给你,以后你就好好在我店里经营,将来成家立业,过上好日子。就这样,洪龙章由打工的伙计变成了商店的股东,工作也就更加卖力了。之后,老板为洪龙章寻了一门亲事,结婚成家。
【英都乡讯编者按】民间传说《宝湖岩与洪龙章的传奇故事》全篇共分为6章陆续推出。此为第二章。敬请继续关注第三章 “发迹上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