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诗文选粹】《洪宣溪纪念册》序言——革命战士的家国情怀

2021-12-21 15:31:00   来源:   

作者 廖榕光

我和洪宣溪同志虽属同乡同村,之前却互不相识,直到1999年春英都筹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时,因撰写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文,以镇政府牵头组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筹建组,邀请几位老同志集体讨论,我才有机会认识他。每次会议,洪宣溪同志都能认真听完别人的发言,然后从容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讲话十分谦虚,做人彬彬有礼,作风朴素,办事稳重,如果说他是一位身经枪林弹雨的老革命,倒不如说他是一位儒雅风度的谦谦君子更合适。他年长我十一岁,我一直视他为长辈。

微信图片_20211221154434.jpg

(洪宣溪)

洪宣溪虽因工作关系解放后在安溪县城定居,但他始终不忘故乡。离休以后,他多方收集资料,专心致志回顾家乡的地下革命斗争历史,可见他人在安溪,心系英都。他和洪润泽同志联合署名的革命斗争回忆录,是他执笔完成的。他撰写的革命回忆录,体现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一贯作风,文中的每个事件、每个人物、时间地点,他都要认真访问知情者,并参阅对照地方党史文献认真核实。他的回忆文章发表在文集、书刊后,都会送我一本留念。共同对英都革命老区光辉岁月的怀念,使我们成为莫逆之交。

微信图片_20211221155352.jpg

(青年洪宣溪)

2009年金秋,我到安溪县城先声小区洪宣溪的住宅采访了他,请他口述英都老区革命斗争史。在他简朴又狭小的客厅里,访谈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之后,我把这次采访写成《尘封60年的红色记忆(老游击队员洪宣溪口述历史:1949年解放英都)》。这篇访问记先在“英都乡讯网”上推出,后来又在我主编的《英都乡讯》小报上发表。文章发表以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年轻人都说,身在英都,却不知道英都有过这么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史。我用电话向洪宣溪转达了众多读者对他表示的敬意,他却一再谦虚地说自己没什么贡献,应该向那些牺牲的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洪宣溪写了那么多的革命斗争回忆录,却从来不提及自己。我记得在1960—1970年代英东大队有次忆苦思甜的群众大会,洪宣溪的胞兄洪基业在会上声泪俱下地控诉白色恐怖时期一位保长连续两三天奉命来冲岳村(洪宣溪老家的自然村名)搜捕洪宣溪。敌人对游击战士洪宣溪如此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可见洪宣溪同志当年在革命斗争中是立场坚定英勇无畏的。

最使我感动的是,2010年秋天,年逾八十的洪宣溪在其侄孙洪香山陪同下,抱病从安溪来到我家,嘱咐我说,英都老区的革命斗争光荣历史,以前宣传甚少。眼看老同志一个个离去,宣传英都革命老区红色历史的事,只有你可以接手传承。你现在主编《英都乡讯》,有报纸又有网络,影响较大,希望你把这副担子挑起来。宣溪同志在年迈体弱的多病之秋,仍然记挂着革命传统教育,面对如此重托,我只有义无反顾地接了过来。不久前出版的《碧血山川》一书,就是对洪宣溪嘱托的一个回报。

微信图片_202112211553521.jpg

(洪宣溪左一〕和老战友张克辉右二在英都相会)

洪宣溪对故土的眷恋,感情至深。他在生命弥留之际,嘱咐逝世后要尸骨还乡,归葬于南安英都。骨灰还乡之日,英都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灵堂摆满了安溪县党委、政府及书记、县长及家乡党政机关敬献的花圈。许多洪宣溪同志当年的革命战友,老同志后裔自发来为他送行。我在祭文中深情呼唤:“此去泉台,再招旧部。地下战友,地下相逢。”洪宣溪同志带着一颗革命党人的赤子之心,了无遗憾地到九泉地下,会见他当年地下革命的战友了。

在纪念洪宣溪同志逝世5周年之际,他的儿子洪志华将洪宣溪生平事略编辑成纪念册,虽然薄薄一本,份量却很丰富。图文并茂展示了洪宣溪的革命生涯和生活情趣,他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跃然纸上,是一份很好的怀念先辈勉励后生的家族文献。

洪志华持其样书嘱我作序,我自揣德薄身微,却之再三再四,无奈他一再要求,只好斗胆写此短文,聊表对洪宣溪同志的怀念和景仰之情。是为序。

2021.12.21.冬至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