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原创报道】4月9日,由在南安市后桥水库管理处上班的英都籍热心人士洪再福带路,烈士潘祖畴的亲人林小宝、林庆朝到访英都镇榕光工作室,他(她)们代表革命战争时期在英都参加革命在东田牺牲的潘祖畴烈士的亲属,专程前来向英都乡讯主编廖榕光表示感谢,表达了对廖榕光同志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积极搜集、整理、宣传革命烈士事迹的感激心情,为年青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详细叙说了潘祖畴的身世、籍贯、入英都的原因及烈士后代生活情况等,讲述了一段富有传奇性的英烈故事。
(左一:林庆朝;左三:林小宝;左四:洪再福)
林小宝今年68岁,退休前是泉州市商业局的干部,现在居住泉州市区。她是潘祖畴烈士儿子潘建椿妻子林小峰的亲姐姐,与她同行的是他的侄儿林庆朝,现任南安市后桥水库管理处副主任。林庆朝就是通过他的同事英都人洪再福提供的微信公众号“英都乡讯”发布的信息,才知道英都人一直在缅怀身为“莆田人”而在英都参加革命后来在东田壮烈牺牲的潘祖畴烈士。
转达了潘祖畴烈士亲人对英都乡讯廖榕光的衷心感谢之后,林小宝滔滔不绝地讲述潘祖畴的籍贯、身世,揭开了潘祖畴一家入英都之谜。
(左一:洪再福;左二:林小宝;右一:林庆朝)
祖畴原籍是侯官
原来,潘祖畴并非莆田人氏,现在有关档案对潘祖畴籍贯的记载是不准确的。他是福州市闽侯人,祖籍在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出身于农民家庭。大约在上世纪的40年代末,为躲避“抓壮丁”,潘祖畴的哥哥潘祥云带着妻、儿和弟弟举家投奔南安县邮政局何局长,这位何局长是林小宝的二舅,而且与潘家也有亲戚关系,他收留了潘氏兄弟一家,然后介绍潘祥云到英都邮政代办所上班。就这样,潘祥云举家迁到英都。之后,由于时局变迁,失去联系,到底后来潘祥云在英都从事什么职业,何局长也不清楚了。
潘祥云就是“潘会计”
林小宝对廖榕光说,通过你的调查,使我们了解潘祖畴及其兄潘祥云在英都的经历,填补了烈士亲人记忆中的空白。比如,潘祥云在乡公所担任会计,潘祖畴是在地下党策反乡公所人员的影响下参加革命等事实,使我们体会到潘祖畴在白色恐怖的情况下秘密加入中共领导的地下游击队,彰显贫苦农民投身革命的觉悟和无畏精神。潘祥云为人谨慎,人缘好,人们出于礼貌称他“潘会计”是肯定的,以致于没人稽考他的名字了。至于潘祖畴,人确实长得很帅,但在英都读书是不可能的,当时处于避难状态,经济拮据,哪里有钱读书。
烈士身后故事多
林小宝深情地回忆,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她说,潘祖畴在东田牺牲以后,潘祥云含悲忍泪把弟弟收埋在英都。党组织根据潘氏一家在英都无亲无戚,举目无助的情况,安排潘祥云全家搬迁南安,暂住在溪美镇林恩章(即林小宝父亲)家。“东田暴动”平息以后,人民政权巩固了,各项工作走上正轨,组织上安排潘祥云到晋江县金井镇邮政所上班,1954年调到深沪邮电支局,直至退休。他的大儿子在三明化工厂上班,潘祥云退休后定居三明市,1983年逝世。
(林小宝向廖榕光详细叙说潘祖畴的故事)
潘祖畴牺牲时尚未结婚,当时潘祥云已有二男一女。潘祖畴牺牲以后,潘祥云以第二儿子潘建椿过继给潘祖畴为嗣子,接续烈士一脉香烟。潘建椿在晋江深沪小学毕业后考上福州技工学校,后来因逢“文化大革命”,作为知识青年被“上山下乡”去顺昌县山区当农民。因他是烈士后裔,在第一批为“上山下乡”知青安排回城时,就被分配在南平化纤厂动力车间当技工。潘建椿娶林小宝的妹妹林小峰为妻,生有一子,取名潘勇,含有传承烈士革命精神之意。他们每年都在潘祖畴牺牲那一天为潘祖畴做忌辰,凭吊烈士英灵。潘建椿退休后定居南平市,现年72岁。
人间永远缅忠烈
洪再福曾听林庆朝说他有一位亲戚叫潘祖畴,在英都参加革命,后来为保卫红色政权壮烈牺牲。1999年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洪再福特地去瞻仰纪念碑,看到碑座上铭刻有潘祖畴的名字,就告诉了林庆朝。林庆朝听到此情况,立即告知潘建椿。之后,潘建椿曾连续三年携妻带子,在林小宝、林庆朝和洪再福陪同下,登上当年潘祖畴战斗过的英都凤山,瞻仰烈士纪念碑,凭碑祭奠英烈潘祖畴。
林小宝说,4月3日微信公众号“英都乡讯”推出“清明祭先烈”系列文章之三《他是莆田人,在英都参加革命,在东田壮烈牺牲》后,当晚我反复看了两遍,这是“英都乡讯”第五次发文纪念革烈士,每次都提到潘祖畴,而这次是专门关于潘祖畴个人的调查文章,文中写了潘祖畴为捍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忠勇不屈和匪帮殊死扑斗壮烈牺牲的情景,读之深受震撼,辗转难眠!当晚我立即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潘建椿及其他亲戚,他们都深受感动。“烈士牺牲了将近70年,党和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更难得有你廖榕光这样的热心公益人士,倾情执着调查烈士事迹,为向青年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潘建椿委托我代表他们全家,向你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林小宝紧紧握住廖榕光的手,表达致意。
廖榕光告诉林小宝,1999年筹建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时,他担任筹建组秘书,在整理烈士简历工作过程中,他一直对潘祖畴是一个莆田人(南安民政局档案记载潘祖畴籍贯莆田),为什么会到英都来参加游击队,牺牲后家属去向何方等问题心存悬念,历二十年时间一直苦苦追寻,未能弄个水落石出,心情竟如负债一般。但英都人民没有忘记潘祖畴,调查过程中群众口传的一鳞半爪关于“潘会计”和他弟弟的故事,可以证明潘祖畴还活在他们心中。
“今天你为我们揭开了烈士潘祖畴身世的神秘面纱,还更正了之前关于潘祖畴籍贯记载的舛误,英烈的形象从此更加丰满起来,也是烈士显灵了。”廖榕光说,“英雄九泉当笑慰,人间永远缅忠烈啊!”
说到烈士的丰满形象,林庆朝打开手机里收藏的 “ 相册 ”,找出一张潘祖畴少年时的半身照片,该照片可能是小学毕业时照的。从发黄的照片中可看到少年潘祖畴的硬朗形象,这照片是烈士唯一留下的照片,殊足珍贵。
(潘祖畴少年时的半身照)
关于潘祖畴的年龄,林小宝说,听家人回忆,潘祖畴牺牲时不足20周岁。
潘祖畴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年轻的生命,他的名字,他的英魂,都留在了他战斗过的地方 : 南安英都。★
【特别声明:本文为英都乡讯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