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昌起义的旗帜:铁血十八星旗
11月7日,晋江安海首先暴动。11月10日,省城福州光复。11月14日,厦门也宣告光复。一系列捷报传来,民气大振,泉州同盟会立即在西隅学堂召开会议,决定起事响应。鉴于各地清军纷纷倒戈,形势大好,且蒋以麟事前曾多次与泉州府衙的清军统带唐万胜、教练袁子良等要员接触,晓以形势,策动反正。于是,在11月19日上午,泉州同盟会武装队员齐聚开元寺,列队先到泉州府衙,再到设在泉州市内的晋江县衙,最后到协台衙门,均放礼枪三响,升旗,行礼,燃放鞭炮。泉州就这样风平浪静地易帜,宣告光复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泉州清军反正并不代表反动势力的彻底消亡,统治阶级的残余分子勾结社会反动势力随时准备疯狂报复。不久,惠安群众来泉告急,说有一股土匪在匪首陈乌炮率领下围攻县城。革命党人在西隅学堂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派武装队伍前往救援。当场决定洪东齐、张赐福(平和人)、贺祝尧(泉州人)三人,由刚刚来泉的同盟会南部分会负责人施雨苍带队,前往设在泉州西门花棚的军火库搬取枪械弹药。那时泉州光复伊始,百端待举,革命党人尚未来得及从清朝军方移交军火库,而是信任反正的清兵,由同盟会清点加封,仍交清兵看守。而看守该军火库的清军武官张某,对革命党人怀恨在心,蓄意伺机报复,得知革命党人将前来搬运军火救援惠安,就策划了一场爆炸事件,当洪东齐等人踏入军火库时,引爆炸药,洪东齐、张赐福、贺祝尧当场牺牲,施雨苍重伤。
洪东齐牺牲时年仅22岁。11月下旬,泉州基督教会将他的遗体安葬在清源山教会公墓,树碑曰:“烈士洪清江之墓”。民国初年,洪东齐的神主牌位入祀福建辛亥革命忠烈祠。
1990年出版的《翁山谱志》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