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田野调查报告】西峰村发现磜头清代“禁盗五谷”乡规民约

2016-08-22 09:25:17   来源:   

IMG_9970.jpg

(左:洪鸿川)

    【英都乡讯原创,作者:榕光】最近,笔者在英都镇西峰村九塔村民组洪鸿川家中,访得洪鸿川先生收藏的手抄本“家礼”小册两本,该小册内容有民间婚丧喜庆的请柬帖式、称谓、契约文书等等。其中,《禁盗五谷》一篇,系古代农村在农作物即将成熟之际宗族共同制订的不许盗窃的公约,全文抄录如下:

禁盗五谷

    盖闻拾枣东邻,王吉弃妻;逸马伤禾,曹公割发。此古人之宜戒而今人之加谨也。本处济水一族,或上或下之田地,皆族人所树艺也;每坵每段之园圃,皆子姓之所种植也。虽同一气,不无生心之徒;即属周亲,亦有贪婪之辈。或暮夜而取禾取麦者有之,或暮夜而窃地瓜之柔柔者有之。要皆父兄之教不先,故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是以有此鼠窃狗偷之事。目击此情,诚可伤心。爰是会众择于△月△日演戏全棚,鸣锣告众。既禁。

IMG_9978.jpg

    抄者在该书页上端有眉批自注“济水即是磜头”6字。磜头是个自然村,属于现在翔云镇的头梅村,与英都镇的西峰村仅一山之隔,互相毗邻。可见这一《禁盗五谷》的公约是古代头梅村的禁盗公约而被洪金锭或洪金锭的先人抄录收藏的。(该文似未结尾,原件如此)

    该公约是古代的文言文体载,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大意如下:

    曾经听说古代王吉因他的妻子拾了邻居的枣子就要把她休掉,曹操在行军中不小心战马践踏了农作物而割掉头发接受处罚。古人都有严格的惩戒制度,今人更应该谨慎小心。我们济水一族,山上山下的田地,都是族人耕种的,每坵每段田园,都是子孙后辈种植的。虽然我们是同出一脉的宗亲,但难免会有别有用心的人,难免会有贪婪之辈。他们或者在黑夜去田里偷取稻麦,或者偷窃地瓜。这些人首先是父兄教育不好,没做好表率,所以才会产生子弟后辈不守规矩,不知廉耻,有此偷窃行为。看到这种情况,真是令人伤心。因此经过众人决定,选择于某月某日请戏班来演戏,用锣声召集众人,告诉大家:开始禁约了……。

    这篇公约以王吉休妻和曹公割发的典故强调执行道德规范和处罚制度的重要性,还指出子弟发生偷盗行为,是父兄教育不当所造成,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决定用演戏的方式召集村民,宣布禁盗五谷的公约。这是在农作物即将成熟之际未雨绸缪通过制订乡规民约防止偷盗的一种防范于未然的措施。用演戏来召集村民“鸣锣告众”,体现了农耕时代召集农民开会的一种形式,效果是很好的。起到了“广而告之”的作用。 

    抄本的收藏人洪鸿川,其父洪金锭念过私塾,解放前在西峰村教书。经常替村民书写礼仪、契约文书。这个手抄本是洪金锭的手迹,收集了比较完整的古代农村礼仪应用文书格式范文。济水村民的《禁盗五谷》公约,可能形成于清代中叶。从文体和内容看,显然参照或照抄了明代《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文契类”的范文格式,但公约中明文写着“本处济水一族”,抄者还在眉批上注明“济水即是磜头”,可证明该公约确是古代磜头村(即今翔云镇头梅村)为禁盗农作物而制订的乡规民约,具有存史价值。公约中强调的严格执行道德规范和惩罚制度,子弟们犯错误父兄负有教育不当的责任等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英都乡讯特别提示:本文是民俗文化专家榕光老师的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乡规民约 西峰 禁盗五谷 磜头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