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诗文选萃】洪天平:村口老汉

2025-09-25 14:00:53   来源:   

main 拷贝.jpg

(图文无关,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

村口住着一位老汉。老汉大约长我两个“生肖”,光阴荏苒,现在算来他应该九十岁上下喽。

我与老汉同村同姓。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开始,老汉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生产队长,风里雨里早出晚归,任劳任怨付出很多,可谓德高望重。

好久不见了,不料那天又在村口的小道旁碰到。老汉一手拄着拐杖,另一手拿着一张报纸,吊带眼镜搭在脖子下方,踉跄着挨到路边的石墩旁,蹭了几下终于把屁股贴于石墩上。

好像觉得有人在注意他,老汉缓缓抬起头来,怔了一会儿:“年轻人,是你啊!”我应道:“不年轻了,您已‘耄耋’,我也近‘古稀’啦!”

老汉虽是农民出身,但经历过“夜校”和“扫盲”,自身悟性也好,总算跻身“识文断字”行列,实属不易。

看得出来老汉有些激动:“想当年,我们同开会同下乡同劳动,你对我帮助太多了。你再不来,我都快‘走’了。”

原是“忘年之交”,如今彼此都是老人了。熟人见面,虽无话不说,但老人家却知道挑重要的:“儿女们怎样,一定很有出息吧?”我说:“一个上班一个做企业,马马虎虎。您的儿孙呢,一定宏图大展吧!”

正说着话,忽见一中年女子疾速走来:“爸,有客人来了怎不请进屋里泡茶?”她自报是老汉的儿媳,在镇里街上做点小生意,这时是赶回来做中午饭的,说是老人早起早吃,怕他饿着。

不一会儿,在外“打拼”的儿子给老汉打来电话,叽里咕噜说了好长时间。这里的乡人都懂,出门谋生统称“打拼”,实诚,挣多赚少另说。

老汉跟我透露,孩子们虽无官无禄,打硬工卖苦力挣的汗水钱也有数,但晚辈们顾家孝顺,这就心满意足了。

看我好像有事急着离开,老汉赶紧补充说,当年家贫娶不到婆娘,自己到了快四十岁才结婚,如今孙子孙女都还在上大学。一朝晚,朝朝跟不上,遗憾啊!

见老汉有些动情,我替他高兴并由衷祝贺:“穷无穷根,到此三代,那叫知识改变命运,您一生本分厚道,也算善有善报。”

一个男人,一生趴在村口不挪窝,娶妻生子,守土有责,大拙不雕,大音希声。他的晚辈们靠劳动吃饭,虽平常无奇,但一家人上下和美,温馨有加,小日子有滋有味,这就够了。

临别时我拉着老汉的手说:“您老也算是读书人了,既过‘米寿’,‘白寿’可期,‘茶寿’也会向您招手,真心祝您心宽无忧,颐养天年。”

只听老汉侧过脸轻声叨叨:“也是老伴走得早,我是替老伴多守几年这个家呀。”此时,我分明看到这个倔老头眼里噙着泪花……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