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诗文选粹】洪文辉:怀念赶墟的山民

2022-07-12 14:22:49   来源:   

作者:洪文辉

儿时的我,每逢星期天,就得挑上小竹箩跟着村里的放牛娃上山去,一来拾牛粪,二来顺便捡些枯枝落叶……闲来无聊时,伙伴们就玩玩游戏,或到山沟里捕虾。饿了找来野果充饥,渴了捧几口山泉入肚。这时日倒也充实、快乐。最难忘怀的还是碰上“五日一墟”时,与山那边过来赶墟的山民嘻笑怒骂的情景。

0.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自古以来就因其物产丰富、浑厚的人文景观成为方圆数十里客商云集的农贸中心。那时,交通落后,生活贫困,物质匮乏。外乡人赶集,靠两条腿走路,肩挑背驮。尤为山里人,更得起早摸黑,翻山越岭,挑着一担担稻谷、地瓜、柴草、土特产,不辞劳苦,于农历逢四见九墟日赶墟买卖,换回油盐酱醋、农资产品,积攒一点血汗钱。为了节省费用,不少外乡人还自备干粮赴墟。其艰辛可想而知。但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竟然不懂敬仰负重而行的山民,反面拿他们的朴质、勤劳、善良的品性来取乐。比如把赤裸着晒得黝黑的脊背,弯腰低头,艰难前行的山民,喻为乌龟,把充满异乡情调的劳动号子形容为鬼哭狼嚎,把女人们丰满的乳房夸张成泉州的“双乳山”等。上演了一幕幕年少无知,愚昧的恶作剧。

赶墟的山民,往往在距墟街市二、三里之遥的“大崎头”山坡上小憩 。这时,女人们就放下背箩里的婴儿,旁若无人地甩出硕大的乳房,利索地塞进孩子的嘴里,更有站着的女人肆无忌惮地把涨得鼓鼓的乳汁挤压得嗤嗤作响,让股股乳液喷洒在山坡上。男人们则背过身,躲到一边很响地拉尿……于是,我们偷着乐,惊悸于人体美的惊心动魄。

望着山民远去的背影,大伙就咿呀起来,学着山民们一路吆喝下来的山歌:哎哟,哎哟……哟哎……一条手巾一路来,肩挑背驮乐开怀……对此,山民们不愠不怒,习以为常。

2.webp.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我们竟不知从何学来几句粗俗不堪的俚语,一俟远道而来的山民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出现,就咧开了脏嘴:“山人,山人,五日来唔一次墟,走路跛跛,唱着地瓜腔。回去若无伤人就死猪。”山民们显得愤怒了,有人放下担子追打过来。大伙惊慌失措,隐入密林,了无踪影。山民们只好骂骂咧咧地离去。渐渐地,我们就听见回音:“洋狗仔,愣呆呆,死到临头嘻腮腮……”污秽的口水玷污着青山绿水;温文尔雅的故乡被我们这群顽童涂鸦得蓬头垢面。

几年后,我离开家乡,到县城上学。从此,一别20余年,不见了可亲、可敬、可爱的山民们。

时过境迁。故乡已然汇入现代都市化商品大潮中,尽显蓬勃生机。遗憾的是,找遍大街小巷看不见从前赶墟山民憨厚的身影,心里陡然不踏实起来,蓦然感到些许失落与伤感,仿佛现代街市做作得令人难以置信似的。

不见山民赶墟的艰难身影也许是件好事,但未能让我面对曾经被我伤害过的山民们深鞠一躬,真诚地说声对不起,却成为我一生无法抚平的伤痛。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