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文史副刊 > 正文

【诗文选萃】抱朴斋联稿自序

2020-07-14 17:27:30   来源:   

作者:廖榕光

是书选录本人楹联作品446副,以祠宇、寺庙、居宅、吊挽之类的实用联居多,可以说是本人30年来楹联创作历程的一次回顾。

微信图片_20200714172804.jpg

楹联萌芽于律诗形成之前,发展于律诗形成之后,鼎盛于诗词日渐衰落的清代。随着时间推移,对联艺术不断繁荣和普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民俗活动之中,成为最受广大民众知晓和接受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中国楹联,以其特殊的魅力证明她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家喻户晓,堪称文学奇葩。

本人从事楹联创作,实际上是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喜欢上她,不断学习、应用,才有了今天这个集子。

微信图片_202007141728041.jpg

记得60年前的1958年,那时我在人民公社的广播站工作,住在一幢名为“八世旧祖”的宗祠中,其中住着刚刚成立的人民公社文化馆、广播站、图书馆、电影放映队、民校教师进修班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院”。次年,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洪总俊准备结婚,大家都给予祝贺。不知对联为何物的我,竟作了一副所谓的“对联”向他表示祝福,还写在喷金的大红宣纸上送给新郎,婚礼的主持人很高兴,把它高高地挂在举行喜宴的大厅上。这副“对联”是:

因傲霜有秋

杰意顷革命

联中藏头露尾嵌入了新郎洪总俊、新娘林菊花的名字,而且内容突出政治,赞美了投身革命的有为青年,当时不但自己感觉良好,而且还得到许多人的夸奖。过了好久,才有一位学过古文的老农民对我说,你写给洪总俊的结婚贺联意思当然很好,但若要严格地说,这不能算对联,只能说是一句贺词罢了。他给我简单地讲了词性相对、平仄相对等简单的楹联知识。我一听,头脑马上蒙了:原来作对子还有这么复杂的讲究!这对于一个未接受过声律启蒙的我却在大庭广众展示那不合格的对联,无疑是当头一棒,从此再也不敢提作对联的事了。

记得父亲在世时好像讲过诗词对联的平仄问题,当时我年纪尚少,没有认真去听。父亲还说,作对联你妈妈厉害,我不如她。可惜,母亲在我还不到5岁的时候(1945年)就逝世了,1956年父亲也逝世,以后再无人对我谈到什么平仄之类的知识了。

微信图片_202007141728042.jpg

时光倏忽,一晃过了30年。1989年,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南安西部的水暖阀门产业异军突起,农民手中有了钱,纷纷建新居、兴庙宇、修祖祠。由于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的改进,门楹、抱柱以石代木,刻对联于石柱上蔚然成风。不但各种建筑需要对联,甚至哀挽吊奠之灵堂、各种庆典之礼仪场所,都离不开对联,对联成了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也就半路出家,再续楹联创作之路。实际这种业余创作,只能称涉猎,并不能算“入门”。

我长期从事的是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和人民公社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服务工作,楹联创作只是工作之余的一种爱好,且由于没有严格地接受过诗词格律和楹联格式的系统教育,属于边学边做,“现学现卖”。本书所载楹联是从我创作的1500多副楹联中甄选出来的,但仍然不是完全合格的作品,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付梓之前,承刘任炳、王赎回先生拨冗审阅,并亲撰序言,陈华峰先生赋诗相赠。他们的序言和诗,多有溢美之词,受之有愧,是对我的勉励。谨在此致谢!

承团结出版社不弃,决定将此书立项出版;老领导、福建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庄晏成,挚友、书法家陈进发,分别为本书题签;林成洲、陈玉栋两位企业家赞助出版费用,如果没有他们的重视和支持,本书是不可能由出版社正规出版的。谨此致谢!

微信图片_202007141728043.jpg

我这辈子一直生活在农村,长期浸润着闽南民俗文化的艺术滋养,从一个民俗研究的爱好者,进而成为一个业余的民俗研究工作者。民俗活动的参与,丰富了我的楹联创作内容。我努力在联中阐发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并非为了标新立异,实是一种责任感驱使。在这本联稿里,祖厝宗祠联偏重赞颂祖德宗功,弘扬宗族团结、尊长爱幼、子孝孙贤、勤学奋进、诚信立身、爱国爱乡等先人传统家训。民居宅第联赞颂家园的美丽风光、主人的勤奋创业和时代的昌明进步。寺院宫观联则主要赞颂佛教、道教及民俗信仰的积极因素,如: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在对民俗神传说中的丰功伟绩正面歌颂的同时,贯穿正义、善良、爱国、奉公的精神,没有什么“有求必应”之类的迷信色彩。表示哀悼的挽联,则只为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奉献的优秀人物,及乡村闾里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长者而作。为当事人代撰吊奠亲人的挽联,借景抒发夫妻恩爱、祖孙情深、父子情深等丰富感情,寄托哀思。其他如亭台楼坊联、庆贺题赠联、应征联、新春联虽然数量不多,但都表现了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深情讴歌。唯有感咏遣怀一辑不是实用联,是本人因时因地对事对物有感而发的联语心声,非应命之作。

知识是创作的养分,生活则是滋养知识的源泉,而来自社会的信任和鼓励,是鼓舞我创作信心的原动力。如果没有这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没有许许多多的父老乡亲的信任和鼓舞,是不可能会有这么一本集子产生的。因此,必须由衷地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多年来一直鼓励、支持我创作楹联的广大父老乡亲。

2019年11月9日于抱朴斋

(《抱朴斋联稿》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亭台楼坊、寺院宫观、祖厝宗祠、民居宅第、庆贺题赠、应征联选、贺岁春联、哀挽吊奠、坟茔墓葬、感咏遣怀10辑。共收录作者楹联440多副。)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