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英都良山村:整合乡村景点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2018-12-27 09:12:08   来源:   

res15_attpic_brief.jpg

县道337线良山村段两旁铺了人行道砖,种了三角梅和樱花。

    【英都乡讯消息】千亩农田风光秀丽、英溪流水潺潺、村路干净整洁,朵朵鲜花点缀、百姓书房内传出孩童们欢快的笑声……昨日,记者走进南安英都镇良山村,随处都是好风光。

    “我们投入48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和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获评南安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称号。”英都镇良山村党支部书记洪伟龙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良山村还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敬老爱幼,设立家风家训馆,今年良山家风家训馆被命名为第一批泉州市家风家训馆,为村民提供一个美丽又文明的生活环境。

    投入480万建设基础设施

    “今年我们在2000米长的道路两侧铺设人行道砖,种植了三角梅和樱花,既提升村容村貌,又提升村民出行质量。”洪伟龙告诉记者,此外在山仔自然村和环村路新安装了100多盏路灯,方便村民夜晚出行。

    今年良山村组织拆除猪圈和旱厕、废弃旧房3000多平方米,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整治,美化、硬化村庄空地1000多平方米。

    “今年开展1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基础设施、水沟和水泥路进行了修建,方便村民耕作,也方便日后机械化耕作。”洪伟龙介绍,英溪整治也在进行当中,可以说良山村处处是田园好风光。

    “良山村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洪承時纪念园、坂埔古民居、云从古室、樱花园、素月孤舟等景点可以整合成一条多村文化旅游路线。”洪伟龙介绍,现已请专业机构对良山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规划,今后要将旅游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不断提高村庄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快推进良山旅游产业发展。

     设立家风家训馆传承好风气

    “以前办丧事,大家都觉得钱花得越多越体面,就算没钱的村民也要借钱来办,请客一桌10多个菜,实在是浪费。送葬队伍浩浩荡荡不说,还一路撒纸钱破坏环境。”洪伟龙说,为了改变这些不良风气,2015年开始,良山村决定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村里还提出将移风易俗省下来的钱用于开展公益事业,得到不少村民的支持。“霞美自然村村民这些年将省下的烟花钱捐出,乡贤再添一部分,凑了二三十万元,硬化了一条水泥路。”洪伟龙说,山仔自然村也打算在今年将剩下的烟花钱捐出,更换老化的路灯。

    “将这些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实实在在看得见。”霞美自然村村民黄大姐表示,道路硬化后,村民出行方便了不少。

    除了丧事简办,禁止燃放烟花礼炮,摒弃这些传统陋习外,良山村村两委还不忘倡导敬老爱幼,让好习俗传承下去。“我们每年都会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和‘清洁家庭’。”洪伟龙说,目的是让村民传承传统美德,保持好环境卫生。

    去年,良山村依托一处古宗祠,搜集村里的家风家训、重要历史人物事迹,设立了良山家风家训馆,由专门人员管理,免费向村民开放参观。今年,良山家风家训馆被命名为第一批泉州市家风家训馆。

    “家风家训馆的设立,能更好地规范村民的行为和习惯,引导村民传承先人的良好品德。”洪伟龙说,例如,洪恭兰、洪恩惠等华侨捐资助学,对家乡贡献很大,将他们的事迹收集起来,可以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我们组织村里的小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党员活动日也在此举行,效果不错。”(据海丝商报)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